蛤蠦山
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峆㠠山。 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作 “峆㠠山”。 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蛤蠦山,“ 《县志》: 巅多灵水,随石窦迸出。又多蛎房,海水结聚而成。上有蛤蠦寺”。
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峆㠠山。 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作 “峆㠠山”。 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蛤蠦山,“ 《县志》: 巅多灵水,随石窦迸出。又多蛎房,海水结聚而成。上有蛤蠦寺”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6:“太宗初居承乾殿,武德五年,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,特降殊礼,别建此宫以居之,号宏义宫……贞观三年,高祖徙居之,改名曰大安宫。”
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武陵县:“又有右史堰,(长庆)二年,刺史温造增修,开后乡渠,经九十七里,溉田二千顷。”
即今云南勐腊县北一百十里易武乡。版纳整董、播剌、易武为明代车里宣慰司所辖十二版纳之一。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设易武土把总。1929年为镇越县治。傣语 “易” 为美女,“武” 为蛇,意即美女蛇街。
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嶍峨县:三元洞在“县西十五里。两山并峙,东西二门高十余丈。洞分三层,可容一二百人”。在云南省文山县城西、西华山悬崖绝壁上。为一天然秀丽而险峻的溶洞,有并列
自今湖南郴州市北许家洞至资兴煤矿。长48公里。为粤汉铁路支线。1936年建成。
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嘉街东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嘉县: 卧象山 “在县治 (今鄂嘉街)东。形如蹲象。 上有ᘞ
西晋泰始二年(266)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汲县(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、卫辉、辉县、林州、淇县等市县地。西晋末废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)复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枋头(今浚县西南淇门渡
即今江苏邗江县东南杭集镇。民国 《江都县续志》 卷1: 杭家集 “在县城直东十里甸之东南,廖家沟与石洋沟合流之东岸,距城陆路二十里,水路三十五里”。
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 推河 “发源杭爱山南,两旁会六小水,南流三百余里,注于鄂罗克泊”。
古代少数民族。主要分布于今四川以西昌市为中心的安宁河流域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“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,邛都最大。此皆魋结,耕田,有邑落。”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灭邛都夷,于其地置越嶲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