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远古部落有虞氏或虞氏。其后首领为舜,称虞舜。居于蒲坂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

②夏代诸侯国。在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二里李老家乡附近。《左传· 哀公元年》: 伍员曰,夏少康“逃奔有虞”。杜注: “虞,舜后诸侯也。”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 索隐: “商均封虞,在梁国,今虞城县也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宋州虞城县,舜后所封。”

③商末周初诸侯国,在今陕西陇县南。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:“虞、芮质厥成,文王蹶厥生。”一说在今山西平陆县北,系周初之封国,当误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吴山,“ 《国语》 所谓西虞矣”。杨守敬疏: “ 《管子· 小匡篇》 作西虞。尹注: 国名。是郦氏所见 《国语》 作虞,今 《国语》 作西吴。”

④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开国君主是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后代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 周武王克殷,求太伯、仲雍之后,“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”。故址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张店东南古城。春秋时灭于晋。《左传》 僖公五年 (前655),晋侯 “假道于虞以伐虢”。师还,“遂袭虞,灭之”。


(1)传说中远古部落。即有虞氏。居于蒲坂(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)。舜乃其领袖。(2)古国名。(1)商末周初诸侯国。在今陕西省陇县南。曾与邻国芮争田,请周文王排解。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:“虞、芮质厥成,文王蹶厥生。”一说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,误。(2)周武王时分封的诸侯国。姬姓。开国君主是古公亶父之子仲雍之后虞仲。国于夏虚,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。《左传》僖公五年(前655年):晋侯“假道于虞以伐虢”,师还,“遂袭虞,灭之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兰店

    亦作孛兰堡。即今辽宁普兰店市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金州厅图: 东北有孛兰堡。民国熊知白 《东北县治纪要》 辽宁复县: “县属娘娘宫……普兰店西北一百四十里。” 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

  • 古如朗木杰谿

    即古浪宗。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古如朗木杰谿。1960年并入朗县。

  • 塔尔巴什驿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置,在今新疆阿克陶县南。

  • 云川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。永乐元年(1403)徙治北直隶境,宣德元年(1426)复还旧治。正统十四年(1449)移治旧镇朔卫城(今山西左云县),

  • 三洲岩

    在今广东德庆县东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1德庆府:三洲岩“在端溪县东。《旧经》云:即西江之三岛也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1肇庆府:三洲岩“取蓬莱第三洲之名。一名玉乳岩。中有石室,室中有石乳,苍绿色间,类

  • 风陵津

    即风陵渡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。《元和志》卷12河中府河东县:“风陵故关,一名风陵津,在县南五十里。魏太祖西征韩遂, 自潼关北渡,即其处也。”黄河重要津渡之一。即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之风陵

  • 永平卫

    明洪武四年(1371)置,属北平都司。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。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)废。

  • 葫芦河

    又名高平川、苦水、蔚茹水。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 萧关县: 蔚茹水“在县之西。一名葫芦河。源出原州西南颓沙山下”。(1)古称华池水。洛河最大支流。在甘肃省东北部和陕西省西部偏北。源于甘肃

  • 嘉应州

    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在今广东梅州市。嘉庆十二年 (1807) 升为嘉应府,十七年 (1812) 复为嘉应州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、兴宁、五华、平远、蕉岭等市县地。1912年废。

  • 茶洞城

    在今湖南花垣县西南茶洞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绥厅》: 茶洞城石堡 “在厅东北 (按: 当西南之误)。雍正八年设吉多坪营,置副将,嘉庆七年改移驻此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永绥厅,“牛角河即酉水南源,自贵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