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荔波县

荔波县

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置,属广西庆远府。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(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)。后改属河池州。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 徙方村埲峨岭 (今荔波县西北方村)。雍正十年 (1732)改属贵州都匀府。乾隆三年 (1738) 迁治蒙石里 (今荔波县)。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据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11: 荔波县 “荔泉在城北土地关崖下,其味甘冽,甲于他水,荔波所由名也”。而据1992年贵州省民政厅编印 《贵州省政区地名手册》 称: 荔波为布依语,意为美丽的土坡。


在贵州省南部,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 2441 平方千米。人口16万。辖6镇、11乡(含6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。荔波,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“美丽的山坡”。宋广南西路宜州荔波峒。元置荔波州,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,后废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析思恩县置荔波县,治穹来里喇轸村(今时来旧县村),隶广西庆远府。正统十二年(1447年)改隶南丹州。成化十一年(1475年)复属庆远府。正德元年(1506年)改隶河池州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徙治方村峨岭(今县西北方村)。雍正十年(1732年)划入贵州都匀府。乾隆二年(1737年)徙县治于全享寨(今玉屏镇)。1914年隶黔中道,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49年隶独山专区,1952年隶都匀专区,1956年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1958年并入独山县,1961年以原地复置县。地处黔南山地东部。樟江流经中部,在五蒙附近纳方村河后南流入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辣椒、黄麻、红麻、油菜籽,并产香菇、木耳、蜂蜜、杜仲。有水泥、农机等厂。荔波凉席为传统名产。有煤、铁、锑等矿。黔桂铁路沟茂支线通茂兰,独荔、荔三、甲麻公路纵横县境。纪念地有邓恩铭故居,红七军一、二纵队会师旧址,黎明关是红军首次入黔关口。古迹有水浦石板墓群、瑶麓乡规碑等。茂兰喀斯特森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康山

   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隅。《清一统志 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江南通志》 曰: “相传浚河时积土而成。” 又引 《扬州府志》 曰: “其上构堂,董其昌题曰康山草堂,为康海与客燕饮弹琵琶处。”②又名东山。在今

  • 青溪县

    一作清溪县。唐永贞元年 (805) 以李纯讳改还淳县置,属睦州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方腊起义于此。次年改为淳化县。(1)古县名。唐永贞元年(805年)避宪

  • 上蔡县

    ①战国韩置,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十里。秦属陈郡。西汉属汝南郡。南朝宋徙治悬瓠城(即今河南汝南县)。北魏神龟三年(520)改置临汝县。②东汉灵帝析建城县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。《续汉书·郡国

  • 峙武岭

    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思州: 峙武岭 “在州东南。其东峰高百丈上有土城,相传马伏波所立。山之麓为甘燕岩。其对峙者又有胡峙岭、回车岭,上皆有土城”。

  • 龙光寺

    在今湖北房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6房州:龙光寺“在州治南。即卢陵王故宫”。

  • 革泥关

    在今云南弥勒县北。《清一统志 · 澂江府》: 革泥关 “在路南州东南八十里,交弥勒县界”。

  • 岳 (嶽) 麓寺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上。西晋太始元年 (265) 建。即古麓苑。宋名慧光寺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9 “麓山” 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曰: “长沙西岸有麓山,其下有精舍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卷23潭州:

  • 建陵山

    在今江苏新沂市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建陵县有建陵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沭阳县: “建陵山在县西北一百五里。按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海有建陵,景帝分卫绾为侯。王莽改曰付亭。其县缘此名。按山南北狭长,

  • 鸡翁山

    ①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褒城县:鸡翁山,“《志》云:山有石峰临黑龙江, 突起如鸡冠状”。②在今贵州凤冈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石阡府》:鸡翁山“唐鸡翁县在其山下”。

  • 南宁县

    ①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置,属定远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东南十二里新甸房。后废入定远县。②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改南宁州置,为曲靖路治。治所即今云南曲靖市。明、清为曲靖府治。1913年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