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斡延河
亦作刷烟河、双阳河。即今吉林双阳县之双阳河, 为饮马河支流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伊勒们河“又西北径姚家城子东,苏斡延河西来入之”。
亦作刷烟河、双阳河。即今吉林双阳县之双阳河, 为饮马河支流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伊勒们河“又西北径姚家城子东,苏斡延河西来入之”。
明弘治七年(1494)改思印江长官司置,属思南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16:印江县“思
金大定十二年 (1172) 升新仓镇置,属大兴府。治所即今天津市宝坻县。《清一统志 ·顺天府三》 引金刘晞彦 《新建宝坻县记》: “盐乃国之宝,取如坻如京之义,命之曰宝坻。” 承安三年 (1198)升
又名阿罗布斯山。在今宁夏惠农县东南十一里。清戴锡章 《西夏纪》 卷 5: 宋天圣二年(1024),“定州省嵬山,在怀远西北百余里,土地膏腴,向为蕃族樵牧地。德明于山之西南麓筑城,以驭诸蕃”。《方舆纪要
即庾亮楼。在今江西九江市区北部长江之滨。其矶石突出江岸百许步。相传晋庾亮镇江州时所建。按 《晋书·庾亮传》 有秋夜登南楼事,然亮时江州镇武昌,不在湓城。李白诗云,“清景南楼夜,风流在武昌”,亦未尝言在
一作大原山。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武冈州“风门山”条下:“其相近者曰太源山。冈原平衍,泉流深阔,溉田甚广。”
在今广东广州市东郊天河区珠江北岸猎德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“茅滘埠” 条:“番禺县有波罗、石冈、猎德、乌涌、车陂等埠,向设水兵巡守江路。” 清为汛,有守备驻防。嘉庆年间于此设炮台,咸
①清顺治十二年(1655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赛汗都兰南。②又称东路左翼中旗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巴特瑙饶布东。③又称西路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毛岭峒置,属四川南道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后改为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司。
在今安徽来安县城内。《清一统志 · 滁州》: 琉璃井 “在来安县治后。泉极甘洁,虽旱不竭,以琉璃甃砌,水光夺目,投以瓦砾,声若笙簧,久之乃止”。
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北二十里下兑村东侧。杜文秀(1823—1872)字云焕, 号百香,云南永昌(治今保山)金鸡村人。回族。清咸丰六年(1856)在蒙化(今巍山)率回民并联合汉、白、彝等族人民起义,建立政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