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锣山
又作耳罗山。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蒙自县:耳罗山“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,年必大丰,土人以为验。东有仙人洞,四面石壁悬注,如钟鼓然”。
又作耳罗山。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蒙自县:耳罗山“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,年必大丰,土人以为验。东有仙人洞,四面石壁悬注,如钟鼓然”。
清置,属岐山县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二十里。在广东省揭东县西部。面积46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珠,人口 2370。镇以驻地名。因附近山峦似卧龙,又处龙尾,故名。1957年属白塔乡,195
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防风山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, 防风氏后至, 禹杀而戮之。”即此。
即高壁岭。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霍州》 引 《新志》: 高壁岭 “一名韩信岭。在县南二十五里。南去霍州八十里。五代时北汉于此置砦。今名高壁铺”。即“高壁岭”。
①唐天宝元年(742)改乐安县置,属弋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仙居店。乾元元年(758)属光州。南宋建炎初废。②北宋景德四年(1007)改永安县置,属台州。治所即今浙江仙居县。元属台州路。明、清属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阳山县置,属洪源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。乾元元年(758) 属黎州。后迁治今汉源县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) 废入汉源县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阳山县置,治今四
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一年(前616),鄋瞒伐宋,“以败狄于长丘”。杜注:“长丘,宋地。”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。《左传》文公十一年(前616年):鄋瞒伐宋,“
元初置,属河南江北等处中书省。治所在荆南府路 (后改中兴路,治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大悟、孝感以西,桐柏山、荆山以南,长江以北地区。元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 并入湖广行省。
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南西加斗村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灵县:加斗山在“县东南十五里。上有圮城,或以为即留老寨也,昔人筑此以避兵,亦名留老疃。洪武中又筑寨于此,周一里有奇,曰加斗寨”。
又名量天山。在今四川江安县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江安县:连天山“在县南七十里。回旋曲折,高耸连天”。
旧名獭子墟。即今广东博罗县东北公庄水上游公庄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博罗县东北有獭子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