耒阳州
元至元十九年(1282)升耒阳县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南耒阳市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耒阳县。
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升耒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耒阳市。属湖南道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耒阳市一带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又降为县。
元至元十九年(1282)升耒阳县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南耒阳市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耒阳县。
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升耒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耒阳市。属湖南道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耒阳市一带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又降为县。
明洪武间筑,即今贵州织金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 织金城 “在水西西北。地深阻,夷人以为险巢。天启三年,黔抚王三善逼大方,安邦彦窜人织金,既而三善为降贼所诱,师陷,邦彦遂复炽”。即今贵
在今福建连江县东北海滨蛤沙。《清 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 蛤沙镇 “在连江县东北五十里。崖石峭立如壁。明洪武十六年,置河泊所于此。二十年筑城。今废”。古镇名。在今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
简称西平监军司。西夏置,治所在瓜州城(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)。元废。
在今湖北秭归县境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永元十二年 (100),“秭归山崩”。李贤注: “ 《东观记》 曰: 秭归山高四百余丈,崩填溪水,厌杀百余人。”
亦名高明砦。即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明城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高明县: “本高要县高明镇巡检司,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改为县。”(1)在江苏省如皋市西部、拉马河两岸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
明右江十寨之一。在今广西忻城县西南红渡镇之古钵村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》:右江十寨,以“罗墨、古钵、古凭、都北、咘咳立一州,属那地土官黄旸”。
在今豫、鄂交界的大别山上。南宋绍兴中,江州都统赵廞建议建五关以拒金兵。嘉定十四年(1221),金人围光州,进犯五关。五关:一说白沙、土门、斗木岭、黄土岭、修善冲;一说木陵、虎头、黄土、白沙、大城。在今
在今云南洱源县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引《云南通志》:“罷谷之水,注于宁河。亦曰明河,又为宁河,下流即葡萄江也。”
即宋卡。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岸之宋卡。清陈伦炯《海国闻见录·南洋记》 作宋脚。
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羊林千户为杨林县,属嵩明州。治所在杨林城(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城东门内有石如羊形,故又作羊。唐有羊林部落,即此地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嵩明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