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尖镇
亦作杨尖。即今江苏无锡县东羊尖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:“羊尖镇在城东北七十里。”
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羊尖,人口 7000。宋名杨尖市,以杨姓建市于两河交汇尖角处,故名;后衍为今名。1949年为羊华镇,属查桥区。1950年改名羊尖镇。1958年改乡,旋改公社。1983年复乡,1993年再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机械、电子、轻纺、建材等厂。虞锡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宛山明建方塔。
亦作杨尖。即今江苏无锡县东羊尖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:“羊尖镇在城东北七十里。”
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羊尖,人口 7000。宋名杨尖市,以杨姓建市于两河交汇尖角处,故名;后衍为今名。1949年为羊华镇,属查桥区。1950年改名羊尖镇。1958年改乡,旋改公社。1983年复乡,1993年再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机械、电子、轻纺、建材等厂。虞锡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宛山明建方塔。
在今河南宝丰县西南二十五里大刘村东北隅。白朗(1873—1914)字明心。1912年组织农民武装在此起义,反对北洋军阀统治。次年4月攻克禹县(今禹州市),提出“打富济贫”口号,进军鄂、豫、皖边境。19
①东汉置,属陈国。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西北四十里庙王庄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 建安元年 (196),封曹操为武平侯于此。西晋属梁国。东晋废。北魏正始中复置,属陈留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 改为鹿
在今河北深泽县东南,南接束鹿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深泽县: 苦水村在 “县东南十五里。相传光武尝经此,饮水而苦,因名”。
又名清水河。本古清夷水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境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妫州有妫水,源出城中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延庆州:“东北有妫川,俗名清水河,下流注于桑干河。”
一般认为在今非洲东岸索马里之布腊瓦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“不剌哇,与木骨都束接壤。自锡兰山别罗里南行,二十一昼夜可至。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,凡四入贡,并与木骨都束偕。郑和亦两使其国。宣德五年,和复
即今山西古县北涧河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,西南径霍山南,又西径杨县故城北。……其水西流入于汾水。”
即今江苏吴县北八里陆墓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吴县北有陆墓镇。因有唐宰相陆贽墓,故名。
在今河南确山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》: 南泉寺 “在确山县西五十里。寺中多植牡丹,俗又呼牡丹寺”。
元至元二十年(1283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)属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,隶湖广行省。元贞元年(1295)还属云南行省。后废。
一作通江口,又名通江子。即今辽宁昌图县西南四十五里通江口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昌图府:“同江口同知,宣统二年改经历。同江口距辽河上游,商船荟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