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称康区。指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。藏语康人之意。
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 宜路山 “高七十余仞,周四十余里。平冈坡陀,路经其上。其相近有小温峰,高三百余仞,周三十余里,峥嵘接天,下有小温村”。
一作得马水关。明置,在今山西河曲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保德州: 保马水关 “有土城,周一里余。洪武九年置巡司于此”。
在今四川达川市西五里龙爪山。《元史·杨文安传》:至元九年(1272)“九月,筑金汤城,以积屯田之粮,且以逼宋龙爪城。虑宋兵必来争,遣韩福出兵通州,以牵制之,与宋兵遇于锉耳山,败之”。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唐宝应元年 (762) 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。唐末废。
三国蜀诸葛亮南征置存鄢戍,后改为县,属建宁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宣威市境。南朝梁末废。
俗称老五爷园。在今北京城西北郊海淀镇以北,今北京大学校园西北隅。为清道光皇帝五弟惠亲王绵愉赐园。同治三年 (1864) 绵愉死后仍归其后人所有。清末徐世昌租占后,园内建筑遭到严重破坏。庭院东侧假山上的
即洛隆宗。在今西藏洛隆县东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,罗隆,南川也。城南有川,故名。”
1939年析伊宁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尼勒克县。1954年改为尼勒克县。旧县名。1939年由尼勒克设治局升县,并改名巩哈县。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驻地尼勒克镇。1953年更名倪利克县。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