竻竹城
即今越南河内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中十二年 (858),王式为安南都护。“式有才略,至交趾,树竻木为栅,可支数十年,深堑其外,泄城中水,堑外植竹,寇不能冒”。胡注: “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竻竹,刺竹也,芒则森然。……传闻交趾外城亦是此竹,正王式所植者也。”
即今越南河内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中十二年 (858),王式为安南都护。“式有才略,至交趾,树竻木为栅,可支数十年,深堑其外,泄城中水,堑外植竹,寇不能冒”。胡注: “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竻竹,刺竹也,芒则森然。……传闻交趾外城亦是此竹,正王式所植者也。”
即灵鸟山。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二里凤凰山。三国吴置休阳县,即取在此山之阳为名。
在今江苏苏州市葑门十全街。原为南宋史正志“万卷堂”故址,号“渔隐”,后荒废。清康熙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重建,借“渔隐”原意, 自比渔翁,故称网师园。乾隆间又圮,后瞿宗吉修葺,又名瞿园。光绪时恢复网师园
①故址在今河北赵县城内。已毁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》:开元寺“在州治西南。宋景祐间于寺中建石塔”。石塔即赵州陀罗尼经幢。②又称东大寺。在今河北邢台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》:开元寺“在府治东北。唐开元中建
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十五里王道寨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南宫县图:东南有王道寨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南宫市区东南部。王道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540。东汉王霸与邳彤合兵攻邯郸,曾扎营于此,故名王霸寨
在今云南大理市太和城遗址上。唐大历元年 (766),南诏王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宫门外。碑高3.02米,碑阳正文三千八百余字,叙述南诏初期历史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,并述及天宝战争的起因和经过。书法遒劲。传
即今江苏海安县东西场镇。旧属如皋县,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苏省海安县中东部、栟茶运河畔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场,人口 7300。明为盐场,设西场司。后成集镇,因与东场相
即今河北怀安县北西洋河。源于内蒙古兴和县南,流至河北怀安县东与东洋河合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延乡水“东径延陵县故城北,……又东径罗亭,又东径马城南,又东注修水”。即此。
即今山西朔州市东北罗疃村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罗家疃堡 “在朔州马邑乡东二十五里”。
唐都督府之一。武德元年(618)于灵州(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)置总管府,七年(624)改为都督府。贞观后督灵、盐(治今陕西定边县)两州。永泰元年(765)升盐州为都督府,仅督灵州。贞观二十年(646)至
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四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处州丽水县:“有铜,出豫章、孝义二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