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都汛
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福都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哈尼族 “福都” 意为挖过银子的地方。
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福都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哈尼族 “福都” 意为挖过银子的地方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简州置,治所在宁浦县 (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、邕宁二县部分地。大业二年 (606)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简州改名,治宁浦县(今广西横县南
隋开皇初改南谯州置,治所在新昌县 (后改为清流县,即今安徽滁州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28滁州: “因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市和来安、全椒二县地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复置,天宝元年
在今福建福清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8福州《景物下》:玉融山“在福清县,今灵宝观。元(原)自石竹山,林真君骑虎上升之地,移于今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福清县:玉融山“在县治南五里,以山石融润而名
亦名肯特汗山。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、中央省、色楞格省之间。《清一统志· 库伦》: 肯特山 “在巴彦集鲁克山北”。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。克鲁伦河、鄂嫩河等发源于此。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,
即今河南滑县东南高平镇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高平集,距城六十里。”
1934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县西部析置,治所在四都(今福建长汀县西南四都乡)。以在长汀县(旧为汀州府治)之西而得名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福建省设。1934年5月由长汀县西部析置,
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区革命游击区。范围包括广东北部、东部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,以及赣南、湘东南地区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此建立党组织。1949年1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。在解放战争中,先后建
即恤品路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乌苏里斯克 (双城子) 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恤品路: “太宗天会二年,以耶懒路都孛董所居地瘠,遂迁于此。以海陵例罢万户,置节度使,因名速频路节度使。”即“恤品路”
①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废长芦县为镇,属清池县。故址即今河北沧州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:“明初置长芦都转盐运使司,在今州治西南,领盐课司二十四,在州境者十二,在山东青州府境者亦十二,每岁额办大引
秦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。三国魏属平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改为龙门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山西省河津市西。属河东郡。三国魏、晋属平阳郡。北魏属高凉郡,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改名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