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祁县

祁县

①春秋晋置,治所在今山西祁县东南七里祁城。西汉属太原郡。北魏太和中移治今祁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置祁县,属并州。大业初属太原郡。唐属太原府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②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夏邑县东北。西汉改为祁乡县。

③1913年改祁州置,属直隶保定道。治所即今河北安国市。1914年改为安国县。


(1)旧县名。1913年由祁州改置,治今河北省安国市祁州镇。1914年因与山西省祁县重名改名安国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中部、太岳山北麓、汾河东岸。属晋中市。面积825.9平方千米。人口25.7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昭余镇。春秋时晋大夫祁奚邑,因名祁;又因古有昭余祁泽薮,故别名昭余。城邑在今县东南古县镇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八年(前514年):“秋,晋韩宣子卒,魏献子为政。分祁氏之田为七县,以贾辛为祁大夫。”战国属赵。西汉置祁县,属太原郡。西晋武帝时县治迁徙今县东南祁城村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再迁县治至今址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复置县,属并州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于太谷县置太州,县属之;六年废太州,祁县仍属并州。开元十一年(723年)后属太原府。五代、北宋及金因之。元属冀宁路。明、清属太原府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祁县、太谷合并。1961年二县分治,恢复祁县,属晋中地区。1999年属晋中市。地处晋中盆地中部。汾河、昌源河、乌马河、滹溪河、阎灿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豆类为主。盛产苹果。工业有机械、化工、酿酒、纺织、化纤、玻璃、建材等。同蒲铁路、108、208国道经此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乔家大院、镇河楼、梁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麓台龙洞、祁奚父子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硖港

    在今湖南沅江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沅江县:“龙硖港在县南三十里, 与益阳县接界。亦流通洞庭湖。”

  • 夹沟驿

    明洪武初置,即今安徽宿州市北六十里夹沟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宿州“第城驿”条下:“州北六十里,又有夹沟驿,则北出徐州之道。”即今安徽省宿州市北夹沟。明洪武初置驿丞于此。

  • 古龙冈墟

   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北九十里古龙冈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兴国县东北有古龙冈墟。

  • 渔梁山

   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鱼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宁府浦城县引 《旧志》 云,“天下十大名山,鱼梁其一也。其水南流为建溪,北流为信溪。里人多堰水养鱼,故名。地甚寒,谚云: ‘无衣无裳,莫过鱼梁’”。古山名。

  • 罗冈司

    即今广东蕉岭县北广福镇。明崇祯中置镇平县,迁石窟巡司于此。清顺治中废。乾隆元年(1736) 复置,改名罗冈巡司。

  • 万里桥门

    又名小南门。即唐成都罗城的南门。唐乾符三年(876)高骈筑成都罗城,周二十五里,开十门。南门曰万里桥门,因近外江万里桥而得名。《宋史·雷有终传》:“王均与其党二万余,南出万里桥门,突围而遁。”即此。

  • 高力板

   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东南高力板镇。1946年科尔沁右翼中旗迁治于此。“高力板” 系蒙古语,是由 “高林百兴” 演变而来,意为临近河的平房。

  • 济南府

    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升齐州置,治所在历城县 (今山东济南市)。元初改为济南路。至正二十七年 (1367) 朱元璋改为济南府,属山东省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新泰、肥城二市以北,德州市和平原、长清县以东

  • 出密

    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出密万户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出密(曲弥)为藏地区(后藏)六个万户之一,其治所在今

  • 靖安路

    即静安路。治所在靖安县 (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古城)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 大德九年 (1305) 秋七月,“以黑水新城为靖安路”。校勘记云: 《元史》 卷25、26及 《元文类》卷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