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林

石林

①又名大石山、万安山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元初二年上《广成颂》:‘金山、石林,殷起乎其中’。”李贤注:“石林,大石山也,一名万安山,在河南郡境。《簿》云:‘洛阳县南大石山中有杂树木,有祠名大石祠,山高二百丈’也。”

②即今李子箐石林。在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石林“在路南州东北。旧名李子箐。怪石森立,嵌结玲珑,下有伏流,深远莫测”。现又称大石林、小石林,为石林风景区的一部分。


(1)古山名。即“大石山”。(2)景区名。俗称李子箐。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。因该自治县原名路南县,故又称“路南石林”。面积40余万亩,包括大石林、小石林、外石林、芝云洞、奇风洞、黑松岩、月湖、长湖等处。形成于古生代,是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。有石灰岩形成的石峰、石柱、石芽、石钟乳、石笋、溶蚀洼地、地下河流和地下溶洞,群峰壁立,奇峰危石,千姿百态。一支支巨大的灰黑色石峰、石柱拔地而起,直刺青天,远望犹如一片莽莽森林,蔚为壮观,并因此而得名。石峰、石柱的相对高度从几米至三四十米不等。明代已成为名胜,并见于记载。已开辟游览区 1200 余亩,游览路程5千米,并兴建宾馆、旅社、商业区,广植奇花异木,美化环境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。

石林景区示意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渭桥

    汉、唐时长安渭水上建桥梁,有三: (1) 中渭桥。本秦所造横桥,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。西汉初称渭桥或石柱桥,又名横门桥。武帝后增建东、西二桥,始有中渭桥之称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6: “渭桥,秦始皇造。渭

  • 晋康郡

    ①东晋永和七年 (351) 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元溪县 (今广东德庆县东)。南朝宋初移治龙乡县 (今广东罗定市南),元嘉中移治端溪县 (今广东德庆县)。南齐移治威城县 (今广东郁南县南),梁复治端溪县。

  • 会水县

    西汉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双古城遗址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师古曰,“阚骃云众水所会,故曰会水”。北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高台县西北。属酒泉郡。北魏废。

  • 倒湖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 倒湖在 “县东北百三十里,与祁门县接界。又东北百十里即祁门县也。湖当往来经行之道”。

  • 金宁县

    隋置,属驩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西南。大业初属日南郡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属智州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后废入越裳县。古县名。隋置,治今越南河静省河静西南。属日南郡。唐初属智州,贞观中废。

  • 乐光县

    唐贞观中置,属芝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隆光村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南龙光。属芝州。北宋废。

  • 告河

    即今河北行唐县西之郜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行唐县:告河“源出杨川岭,流经县治南,又东入新乐县之沙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》 作郜河。

  • 绕二墩镇

    即今江西德兴市东南三十里绕二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1: 德兴县东南有鸟儿墩。丁文江 《中华民国新地图》 德兴县东南有绕二墩。

  • 佳勒则宗

    一名江孜。即今西藏江孜县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载: “西番 (藏) 语: 佳勒,胜也,则,边也。宗居边境,为名胜地,故名。”

  • 琼山县

    隋末置,属珠崖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旧州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 124 引 《元和志》: “以县西六里琼山以为名。” 唐贞观五年(631) 为琼州治。乾封后废。贞元五年 (789) 复置。北宋熙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