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塘镇

石塘镇

即今江西铅山县东南石塘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1广信府铅山县:“县东路出东门十里至五通庙, 又十里至横坂, 又十里至石塘汛。”


(1)在浙江省温岭市东南沿海、松门半岛上。浙江省著名渔镇。面积16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塘,人口1.2万。以岛得名。元置巡检司,明初遭倭患,徙民腹里,地遂虚。清郑成功占据台湾,其地再次被废。其后闽浙渔民重移居其地,方言混杂。1931年置镇,1948年废,1949年复置。1958年改公社,1959年复置镇。产带鱼、黄鱼、鲳鱼、墨鱼、虾蟹等。有机械、电器、针织、冷冻等厂。集市兴旺。公路通市区。建筑物多以石构件为特征,构思各异,风格独特,被誉为“东方巴黎圣母院”。2000年海滨立有“千年曙光碑”。(2)在浙江省云和县东北部。面积90平方千米。人口 7500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塘,人口430。因村有水潭名石塘,故名。1949年设石塘、双溪、小顺、北溪四乡,1956年合为双港、小顺二乡。1958年后改公社,1983年建双港乡,1984年建小顺乡。1992年合置石塘镇。产松、杉、杂木。盛产油茶籽。有农机修造、建筑、木制品、炼钢等厂。矿产有萤石。村西建有石塘水电站,为全国首座全自动化电脑控制电站。龙泉溪通水运。1958年浙江省铁工厂总厂建此。现正屏山建有周恩来纪念亭。(3)在安徽省肥东县中部偏东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塘桥,人口 5120。传楚汉相争,项羽兵败,虞姬自刎后尸体流淌至此,被桥挡住,故名尸挡桥,后雅化为今名。地以桥名。1949年建石塘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改乡。1992年龙城乡及马龙乡的后李、施集二行政村并入置镇。产稻、麦、棉花、花生、油菜籽。特产驴巴。有磷肥、砖瓦、被服、毛巾、涂料等厂。合宁高速公路辅道及店高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龙城遗址、大城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(4)在江西省铅山县中东部。面积55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塘,人口1560。传五代前村北有方塘十口,因名十塘,后谐音石塘。宋为屯田镇,明代起为邻近数县土纸集散地。1956年设石塘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设乡,1992年改设镇。主产稻、蔬菜、蚕茧。富森林,盛产毛竹。有造纸、竹木加工、竹编工艺、塑料制品、食品等厂。明、清时以生产奏本纸闻名。公路西接上分公路。(5)在广东省仁化县西南部。面积76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塘街,人口 1100。因驻地附近鱼塘多,塘内有石柱得名。1949年属仁化县一区,1952年改属二区。1958年属丹霞公社,1959年属董塘公社。1961年析置石塘公社,1984年设区,1987年建镇。地处董(塘)仁(化)盆地西部边缘,多丘陵与平原地形。主产稻,并产甘薯、大豆等。有煤和金矿。有农机修理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特产石塘米酒。有公路通董塘接犁马公路。镇西南有双峰寨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纪念地。(6)在广东省惠东县北部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 8640。镇人民政府驻赤树下,人口580。1973年析安墩公社置石塘公社。1983年设区,1986年建乡,1993年设镇。属山区。主产稻、花生、甘薯等。林产松香、木材等。盛产猪苗。有松香加工厂。有公路南接平西公路。(7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部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,70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塘街,人口 2240。东北有石山,东南多水塘,故名。1950年为永淳县四区,1952年为横县十二区。1958年设红光公社,1959年改卢村公社,1962年改区。1968年改石塘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置镇。盛产稻米、甘蔗。有制糖、红砖、煤油等厂。六玉高速公路经此。并有公路通县城和芦村火车站。(8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东北部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塘街,人口 1150。因驻地有钟秀、龙狗两石山,附近为池塘,故名。1950年属灵山县三区。1958年设石塘公社,1984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蔗、木薯、荔枝、柑橙、杨梅、茶叶、八角等。有花炮、木器加工、农机、制茶、石灰等厂。玉钦公路经此。游览地有钟秀山。(9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南部。面积134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塘圩,人口 4330。因驻地附近有瑶家塘,且其东南皆石山,故名。宋时曾名三江口,亦称石塘圩。1950年为全州县三区。1958年称石塘公社,1961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甘薯、小麦、柑橘、黄红麻等。有农机、陶瓷、棕竹、爆竹、酿酒、食品加工等厂。全二公路经此。海洋山横亘南部。有历史悠久的耕牛集市。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。(10)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东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王堂,人口1.1万。以境内石桥铺、石堰塘各取一字得名。1950年为石塘乡,1958年为公社,1983年复为乡,1992年置镇。有蚕茧站。市骨科医院、市绢纺厂驻此。绵璧、绵中公路经此。有公共汽车通市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武城县

    西晋改南城县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平邑县南七十里南武城。南朝宋复改南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晋改南城县置,治今山东省平邑县南。属泰山郡。南朝宋复名南城县。

  • 垂山水

    即今湖北麻城市北之白塔河,为举水正源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垂山水 “北出垂山之阳,与弋阳淠水同发一山,故是水名之。水之东有南口戍,又南径方山戍,西流注于举水”。

  • 白马洞

   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白马洞“洞内有白石如马”。见“桃源山”。

  • 太平后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五年(1372)置,属南宁卫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。后废。

  • 安海城

    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湾为安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安海城“在晋江县西南六十里。古名湾海。宋初改名安海市。东曰旧市,西曰新市。海舶至州,遣吏榷税于此。曰石井

  • 济阳镇

    北宋置,属谷熟县。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三十六里济阳乡。(1)在山东省济阳县中部、黄河西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23平方千米。人口9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纬二路,人口2万。自金代起即为济阳县治。1956年

  • 塔尔巴哈台 (臺) 山

    在今新疆塔城市北、哈萨克斯坦东北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2: 塔尔巴哈台鄂拉 “为准境北屏。山有特里特额达巴,尤称险隘”。

  • 青溪关

    亦作清溪关。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、甘洛县西北交界处桦槁林山一带。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: 太和间,“筑杖义城,以制大度,青溪关之阻”。

  • 博罗塔拉

    ①地名。指今新疆博乐市一带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 卷12: 博罗塔拉,“塔勒奇鄂拉拱其南,博罗和洛鄂拉、罕哈尔察海鄂拉环其西,阿勒坦特布什鄂拉屏其北。……乾隆二十年五月,将军班第率师讨准噶尔至此。……平

  • 河西县

    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析郃阳县置,属西韩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夏阳村。乾元三年 (760) 改名夏阳县。同年又改朝邑县为河西县,属河中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。大历五年(77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