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水堡
①即今江西德安县西北白水街乡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二》:白水堡“在德安县西一百里。东界瑞昌之新义,西接武宁之眉山,北距瑞昌之南刘坂,南距建昌之河浒,四界相连,旧设官兵戍守”。
②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白水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白水堡“在镇宁州南二十五里”。
①即今江西德安县西北白水街乡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二》:白水堡“在德安县西一百里。东界瑞昌之新义,西接武宁之眉山,北距瑞昌之南刘坂,南距建昌之河浒,四界相连,旧设官兵戍守”。
②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白水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白水堡“在镇宁州南二十五里”。
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三年 (前550),“齐侯遂伐晋,取朝歌,为二队,入孟门,登大行,张武军于荧庭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三年(前55
宋至清代均在西藏阿里境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阿里诸城:毕底城“在喇萨西南三千八百余里”。今名司丕提。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英国侵占克什米尔,拉达克、毕底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。
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南高炉乡。民国 《涡阳风土记》 卷2: 高炉集 “属柳桥堡,东偏南二十五里……有弘治寺”。
即洄曲。在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年(815),“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”。胡三省注:“时曲,在陈州殷水县西南。”古水名。又称洄曲。在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
东晋隆安五年 (401) 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乐乡县 (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六十六里乐乡关)。隋开皇七年 (587) 废。东晋隆安五年(401年)置,治编县(今湖北荆门市西北)。西魏、北周为鄀州治。隋开皇七
①在今河北蔚县西三十里暖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蔚州: 暖泉 “其水夏凉冬温,资以灌溉”。②在今山西万荣县南孤山北侧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 暖泉 “在万泉县南孤山之阴。数穴涌出,隆冬不冻。明万历
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东中条山支峰石锥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),魏长孙稚“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,据石锥壁”。胡注引《五代志》:“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,于此筑垒壁也。”在今山
在今江西石城县西南。北宋天圣四年(1026)以其地产银置义丰场。北宋天圣四年(1026年)置,在今江西省石城县西南。其地产银。
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《吴地记》: “鱼城,吴王养鱼处。” 北宋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》 卷下:“鱼城在吴县西横山下,遗址尚存。盖吴王控越之地,宜为吴城,谓之鱼城,误也。横山之旁,冈势如城郭状,今犹隐
又称西路中右翼左旗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其其格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