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熙县
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宁羌县析置,治所在关口坝(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)。以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、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而命名。同年3月红军长征后废。
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1月由陕西省宁羌县析置。为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、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得名。治关口坝(今宁强县关口坝)。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宁羌县析置,治所在关口坝(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)。以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、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而命名。同年3月红军长征后废。
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1月由陕西省宁羌县析置。为纪念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、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烈士得名。治关口坝(今宁强县关口坝)。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在今福建南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:“仙洲在城东。有山介于二水之间,俗呼仙洲。”
即今四川武胜县。民国 《武胜县志》 卷1: 沿口场在 “县北三十里……商务繁盛,为河东冠”。1953年武胜县迁治于此。在四川省武胜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7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沿
古名乌湖岛、呜呼岛。亦作黄城岛。在今山东长岛县北之北隍城岛和南隍城岛。为今庙岛群岛之最北者。光绪 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 作南隍城岛、北隍城岛。为黄海、渤海分界处。
即窝鲁朵城、古回鹘城。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古城址。《辽史·耶律大石传》:保大三年(1123)大石西行,“先遗书回鹘王毕勒哥曰:‘昔我太祖皇帝北征,过卜古罕城’……”。即“古回鹘城”。
一名周党畈店。即今河南罗山县南周党镇。清乾隆 《罗山县志》 卷1 《镇店》: “周党镇,南八十里。”在河南省罗山县东南部。面积125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周党畈村,人口 7270。明
即挍城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8青州引 《十三州志》 云: “朱虚东十三里有校亭县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5亦作 “校城”。
①一名秀水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》: 秀水 “在秀水县 (今嘉兴市) 北。即南湖之下流,北入运河。相传水浮五色,见者获庆,亦称绣水。邑名因此”。②在今江西婺源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
即左城。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旧州城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东北,径定陶恭王陵南。汉哀帝父也。……坟南,魏济阴郡治也,世谓之左城,亦名之曰葬城,盖恭王之陵寝也。”
在今江西南丰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3建昌府: 金障山 “在南丰县西南一百里。根盘百余里,高十余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建昌府一》: 金嶂山“南去广昌县四十里,跨两县界”。
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,治所在鄂州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十四年 (1277) 改为湖北道宣慰司,并入潭州行中书省。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)置,治鄂州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