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瓯宁县

瓯宁县

北宋治平三年 (1066) 分建安县置,与建安县同治建州城 (今福建建瓯市)。辖州治西北偏。熙宁三年 (1070) 废,元祐四年 (1089) 复置。宋时与建安县同为建宁府治。元为建宁路治。明、清为建宁府治。1913年与建安县合并为建瓯县。


古旧县名。北宋治平三年(1066年)析建安、建阳、蒲城三县地置,治今福建省建瓯市,与建安县同为建州治。熙宁三年(1070年)省,元祐四年(1089年)复置。南宋绍兴末与建安县同为建宁府治。元同为建宁路治。明、清同为建宁府治。1913年与建安县合并,改设建瓯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西

    ①战国、秦、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,与当时所谓“关中”同义。楚、汉相争,萧何镇守关中,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 谓“萧何填抚山西”。《正义》曰:“谓华山以西也。”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秦汉以来,山东出

  • 汉王城

    ①即今河南西峡县东北汉王城。《寰宇记》卷142内乡县:“汉王城,在县北一百里。城内池有试剑石。”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二》:汉王城“相传汉高祖所筑”。②在今湖北郧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汉王城“在郧

  • 北道桥

    即今新疆奇台县东北北道桥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古城:北道桥台“南至古城五十里”。

  • 大水泊

    亦名大洛泊。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(湖)。北宋曾公亮《武经总要前集》卷16:“大水泊,周围三百里。至上京五百里,南至幽州千三百里。辽中呼为撒得袅。”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六年(1211),“二月,

  • 三江省

    1934年伪满置,省会在佳木斯市(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佳木斯、依兰、勃利、宝清、饶河、汤原、萝北以东以北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
  • 林北县

    1940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原林县分置,治任村镇 (今河南林州市北任村镇)。1946年与林南县合并,复置林县,县治任村镇。旧县名。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南省林县北部析置。以位县北得名。治

  • 夷邻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悦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贵州省

    明永乐十一年 (1413) 分湖广、四川、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,治所在贵州宣慰司 (今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。清为贵州省。治贵阳府 (今贵阳市)。康熙四年 (1665) 将四川的乌

  • 三衢山

    在今浙江常山县北二十二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6:衢州“以州有三衢山,因取为名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7常山县:三衢山,“《东阳记》云:山上有石,周回三百步”。在浙江省常山县中部。传昔有洪水自顶涌出,分三道而下,

  • 浦江关

    亦作蒲江关。即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二十里镇江关乡。《明史· 四川土司传》: 正统四年(1439),“小商巴复据浦江、新塘等关,据险劫掠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