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瓦屋山

瓦屋山

①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八十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瓦屋山“形连亘,两崖稍隆起,宛如屋状”。李白《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》诗:“朝登北湖亭,遥望瓦屋山。”即此。

②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南二百里,与荥经县界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7雅州:瓦屋山“在荣经县东一百二十里。形如瓦屋。唐文宗时,有蒲公者见峰顶见普贤光相。今峰顶有南北岩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溧阳市北,接句容市界。《通志》作石屋山。《建康志》:山形连亘,两崖隆起,其状如屋。唐李白曾游北湖,望瓦屋山。(2)今山名。在四川省荥经县东南与洪雅县西南交界处。为邛崃山南部大相岭东段分支。因山峰形似瓦屋,故名。简称瓦山。包括代国槽、牛青山、瓦山、芹菜坪等。平均海拔 2000米以下,最高峰瓦屋顶,海拔 2800 米,顶部浑圆。周围断崖深切,陡峭如壁。西坡较缓,植被茂密,是雅安河西源与经河分水岭。有原始天然林,珙桐、云杉、水青树及树生杜鹃等珍稀树种和竹丛。产竹类、笋干、茶叶、天麻、黄连等土特产品及名贵中药材。林中有大熊猫、小熊猫、羚牛等珍稀动物。为辟支佛道场,与传统的普贤、文殊、地藏、观音迥然不同,是川南地区有名的特殊佛教名山之一。有“瓦屋圣灯”、“佛光”、“雾海”等胜景和光相寺、铁瓦殿等寺庙,是四川旅游胜地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川水

    ①在今湖南郴州市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郴州:三川水“源出坦山,流经州西三里通陂堰,分为三派,绕城内外,其下流皆入于郴”。②在今陕西富县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35鄜州三川县:“三川水谓华池水、黑水、

  • 灵山街

    即今山东即墨市北三十五里灵山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有灵山。

  • 田市头

    即今浙江仙居县西南田市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
  • 碧口

    亦作碧峪。即今甘肃文县东南碧口镇。清光绪 《文县志》 卷1: “碧峪乡,县东一百六十里。” 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9文县: 碧峪镇“距县城一百六十里。水陆交通,商贾云集”。民国 《甘肃省县总分图》

  • 贵屿村

    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贵屿镇。明初于此置吉安巡司。即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贵屿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移吉安巡检司治此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又移云落径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洺州

    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治所在永年县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。以洺水为名。隋大业初改为武安郡。唐武德初复名洺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、鸡泽、永年、曲周、丘县、肥乡、武安等市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

  • 大姑岭

    在今江西宜丰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瑞州府》:大姑岭“在新昌县北八十里,与八叠山相连。高二百丈,周三十里”。岭下有镇。

  • 青萝斋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。即唐岑参别业。岑参 《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》 诗: “早年家王屋,五别青萝春。”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下。为唐诗人岑参的别业。岑参诗云:“早年家王屋,五别青萝春。”即此。

  • 李村场

    即今四川沐川县西北武圣乡(民建乡)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“县西北三百里有李村场。”产铁,清乾隆间曾设炉开采。

  • 郑母店

   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南郑母镇。明嘉靖 《青州府志》 卷11: 郑母店在 “城东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