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时国,春秋为晋邑。在今山西临猗县南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),“秦师夜遁。复侵晋,入瑕”。成公六年 (前585),“晋人谋去故绛,诸大夫皆曰: 必居郇、瑕氏之地,沃饶而近盐,国利君乐,不可失也”。宋元人注: “郇、瑕古国名。” 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: 河东郡解县 “有瑕城”。南朝梁刘昭注: “ 《左传》 文公十二年秦侵晋及瑕。杜预曰:猗氏县东北有瑕城。”

②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《左传》:僖公三十年 (前630),晋侯、秦伯围郑,郑大夫烛之武见秦伯曰,“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”。杜注: “焦、瑕,晋河外五城之二邑。” 又,文公十三年 (前614),“晋侯使詹嘉处瑕,以守桃林之塞”。

③春秋楚地,在今安徽蒙城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六年 (前575),晋楚之战,“楚师还,及瑕”。宋元人注: “ 《水经注》: 肥水又径山桑县故城南,又东积而为陂,谓之瑕陂。又东南径瑕城南。……瑕即此城也。”

④在今湖北随州市境。《左传》: 桓公六年 (前706), “楚武王侵随, 使章求成焉, 军于瑕以待之”。杜注: “瑕,随地。”


古邑名。(1)春秋随邑。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境。《左传》桓公六年(前706年):“楚武王侵随,军于瑕。”即此。(2)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旧阌乡西。《左传》文公十三年(前614年):“晋侯使詹嘉处瑕,以守桃林之塞。”即此。(3)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。《左传》成公六年(前585年):晋诸大夫以为“必居郇、瑕氏之地,沃饶而近盐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狐奴县

    西汉置,属渔阳郡。治所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三十里呼奴山麓。《后汉书·张堪传》: “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。” 又 《邓训传》: “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。” 皆此。三国魏景初二年 (238) 废。西晋复置

  • 木栅水

    在今广东云浮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8南恩州:木栅水“一名甘婪水。源出县西廉山脚,东北穿岩底过,合富林水。夷语:以水为甘,穴为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木栅水“在县西北百三十里。一名甘婪水。源出

  • 西南番总管府

    元初置,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至元二十五年(1288)改为永宁路。

  • 乐平山

    ①在今江西乐平市西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7引《鄱阳记》云,“其山有石似墨臼”,旧名石墨山。唐天宝六年(747)敕改乐平山。②在今云南凤庆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顺宁府:乐平山“为郡之镇山

  • 锦州省

    1934年伪满置,省会在锦县 (今辽宁锦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阜新、黑山、盘锦等市县西南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
  • 发鸠山

    亦名发苞山、鹿谷山、廉山。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五十里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“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, ……漳水出焉, 东流注于河。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漳水出鹿谷山,与发鸠连麓而在南,《淮南子》谓之发苞

  • 浮膺山

    一名浮瀛山。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浮鹰岛。上有四溪,下临溟海,控扼海道。宋、元时居民蕃庶。明洪武二十一年 (1388) 徙其民于大金山,地遂荒废。明 《郑和航海图》 及清 《海国闻见录》 均作芙蓉山。古岛

  • 哥系 (係) 州都督府

    唐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张家滩

    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南张家滩镇。清光绪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延长县图:城东南有张家滩。

  • 马乡集

    即今河南汝南县南五十里马乡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五年(1855)四月,散勇易添富等“本著名巨捻,至是纠众于汝阳县之马乡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