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鸠崖
在今湖北恩施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 班鸠崖 “在卫东百八十里。崖长五十里。望之若城郭”。
在今湖北恩施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 班鸠崖 “在卫东百八十里。崖长五十里。望之若城郭”。
古黄河津渡。 在今河南延津县北胙城镇北侧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嘉六年 (312),汉安北将军赵固等 “恐为石勒所并,欲引兵归平阳,军中乏粮,士卒相食, 乃自䂭硗津西渡”。 即此。古黄河
古为候水。即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南、辽宁北票市东部之牤牛河。为大凌河支流。民国《朝阳县志》卷14:“牤牛河为古力古奤大庙河下流,一名土力根河,又名土木伦河,距县一百六十里。”大凌河支流。在辽宁省西部。源于
北宋大中祥符三年 (1010) 改浚仪县置,与开封县同为开封府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。金以此为汴京,贞元初改为南京。元为汴梁路治。明为开封府治,以开封县省入。1913年改为开封县。古旧县名。北宋大中祥
在今河南新密市东。《金史·武仙传》:天兴元年 (1232),汴京被围,武仙自宛、邓入援,“至密县东, 遇大元大将速不䚟兵过之, 仙即按军眉山店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东。《续资治通鉴》
唐置,属长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南宁省或太平省境。后废。
唐永徽元年 (650)置,属振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7吉阳军引 《元和志》 云: “在落屯洞,因以为名。” 五代南汉时废。古县名。唐永徽元年(650年)置,治今海南省
①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青白口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柏山 “在府西北清白口社,山四旁多产柏,故名。上有寺,亦以柏山名”。②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行唐县: 柏山在 “县西北三十五
唐武德二年(619)析济源县置,属西济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。四年(621)废入济源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王屋县置,治今河南省济源市西。属西济州。四年废入济源县。
在今山西榆次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二年 (619),“刘武周引突厥之众,军于黄蛇岭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,刘武周引突厥之众,军于黄蛇岭,兵锋甚盛。齐王
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二十里汲下村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七年(前574),“公会尹武公、单襄公及诸侯伐郑, 自戏童至于曲洧”。即此。西汉置新汲县于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扶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