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珠崖郡

珠崖郡

一作朱厓郡。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置,治所在瞫都县 (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注: “应劭曰: ‘二郡 (指珠厓、儋耳) 在大海中崖岸之边,出真珠,故曰珠厓。”辖境相当今海南岛东北部地。初元三年 (前46)废。隋大业六年 (610) 复置,治所在舍城县 (今琼山市东南)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置崖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珠崖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崖州。


珠,又作朱;崖,又作厓。(1)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年)置,治瞫都县(今海南海口市琼山区东南)。因崖边出真珠得名。辖境相当海南省东北部地。初元三年(前46年)废。(2)三国吴赤乌中置,治珠官县(今广东徐闻县南)。南朝宋元嘉八年(431年)复置。旋废。(3)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舍城县(今海南海口市琼山区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。唐武德初改为崖州。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崖州为珠崖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千金镇

    ①唐置,在今广西钦州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长庆三年(823)秋,“邕州奏黄洞蛮破钦州千金镇,刺史杨屿奔石南砦”。胡三省注:“千金镇,当在钦州西南。”②在今河南邓州市西。《宋史·范致虚传》:靖康二年(

  • 庆州白塔

    又名释迦如来舍利塔。辽重熙十八年(1049)四月建,在庆州城内。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古城。位在古庆州内城中西北,为七层空心楼阁式砖塔,高64米,以通体涂白色,故名。内有铭文。1988年

  • 陕虢

    唐方镇名。贞元元年 (785) 置,治所在陕州 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大和三年 (829)废。开成元年 (836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,陕县、灵宝、卢氏及山西平陆、芮城等县地。龙纪元

  • 西施山

    即土城山。在今浙江绍兴市东五云门外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》:土城山“在会稽县东六里。《越绝书》:越王得西施,教习于北坛利邱里土城,三年而献吴。亦名西施山”。

  • 石柱岭

    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石柱岭“在建德县东南五十里。有石柱高数丈。又十里曰良禾岭,路通徽州府祁门、江西浮梁二县”。

  • 东方县

    1933年7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黎川、光泽(闽)、邵武(闽)三县析置,驻上观(今福建光泽县西南上观)。1934年废。旧县名。(1)中央苏区闽赣省设。1933年由黎川、光泽、邵武三县析置(黎川县今属江西省

  • 於朁县

    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六十四里于潜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25: “县西有朁山,因以为名。” 东汉为於潜县。

  • 黄龙县

    ①唐置,属信州羁縻州。寄治范阳境,在今河北涿州市境。②辽置,为黄龙府治。治所即今吉林农安县。金改名利涉县。③1947年改黄龙设治局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石堡(今陕西黄龙县)。(1)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吉林

  • 白面山

   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贵池县:白面山“在府西南六十里。雪岩拱此,如傅粉然。下有白面渡”。②在今湖北嘉鱼县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刘忠叛,“有众数万, 据白面山, 营栅相望”。即

  • 石牛洞

    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石牛洞“在潜山县西北十五里。有唐李翱题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