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珍珠泉

珍珠泉

①亦作真珠泉。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2滁州: 真珠泉 “在清流县西三十里,侧菱山幽栖巷前,游者抚掌,则泉水溅射,有若跳珠”。

②又名咄泉。在今安徽寿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县: 咄泉 “在县东北十里净界寺北一百步。其泉与地平,一无波浪,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,小叫则小涌,若咄之涌弥甚,因名咄泉。按 《寿阳记》 云: 一名玄女泉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凤阳府一》:咄泉“在凤台县北五里…… 《寿州志》: 一名珍珠泉”。

③在今山东济南旧城内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“大明湖” 条载历下名泉: “曰北珍珠,白云楼前”;“曰南珍珠,铁佛巷东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2济南府:珍珠泉 “有二: 南珍珠泉在府城内铁佛巷街东,今淤塞; 北珍珠泉在都司西北白云楼前”。清王昶 《珍珠泉记》: “泉从河际出,忽聚忽散,忽断忽续,忽急忽缓,日映之,大者为珠,小者为玑,皆自底以达于面。”

④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 珍珠泉 “亦名范公泉。以宋范仲淹读书其侧也”。


(1)又称咄泉。在安徽省寿县八公山东麓、寿县城郊。水从泉底汩汩涌出,如串串珍珠,故名。泉池之畔稍有振动,水涌愈旺,虽久旱而不竭。泉水异常清洌,传为汉淮南王刘安炼丹所用之水。刘安还用此水制出“八公山豆腐”,质地极佳,至今名扬海内外。泉池一侧,立高大石碑,正面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“珍珠泉”三大字。碑旁配石楹联一副,联语云:“珍珠尽洗贪污气,淮水长流正义风。”泉东有庵,亦以“涌泉”为名,传说为刘安宴客之所。已辟为公园。(2)在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北。泉从地下上涌,状如珠串。泉水汇成水池,约1亩见方,清澈见底。清王昶《珍珠泉记》云:“泉从沙际出,忽聚忽散,忽断忽续,忽急忽缓。日映之,大者为珠,小者为玑,皆自底以达于面。”此地历代为官府侵占。明成化年间德王建藩邸于此,清康熙五年(1666年)改建为山东巡抚院衙,后又为军政官署。建国后重加修整,小桥流水,绿柳垂阴,亭榭幽雅。附近还有濯缨、王府、溪亭等多处名泉,组成珍珠泉群,均流入大明湖。清刘鹗《老残游记》描绘济南“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的景色当指这一地区。(3)在河南省安阳县城西水冶镇西。有3个主泉,水面1.3万多平方米,平均水深2米。泉水涌如串串珍珠,故名。相传北宋名将韩琦领兵西征经此,兵马干渴无水,韩琦气急,一剑入地泉水随剑涌出,故又名宝剑泉。又传韩琦的战马咆哮嘶鸣,一蹄踏陷,清泉涌出,又成一泉,名马蹄泉。另一泉形如卧龙,故称卧龙泉。三泉周围有九条土岭,宛如九龙相依,因有“九龙三泉”之称。湖水周围建有石栏。湖中筑小亭,亭旁有古柏,其中两株地面相距5尺,而在4尺高处合为一株,有如门洞,与珍珠泉合称“柏门珠沼”。珍珠泉周围还有狮、象、猴等石雕。(4)俗称金龙池。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玉泉寺左侧翠寒山下。相传为三国时蜀将关羽死后显灵之处。泉水由山根冒出,清碧如玉,泡如串珠,因名。宋代苏雨题为“漱玉喷珠”,明代袁宏道称为“珠泉跳玉”。游人临岸静观,则池清水静,泡珠缓吐,如击掌跺石,则沸泉翻涌,如发连珠,所谓“泉清珠错落,泉沸珠盘旋”、“游人一击掌,叠叠如贯珠”,皆是写实之句。泉右山麓竖方形石柱,上刻“汉云长显圣处”,为明万历年间所立。顶蹲石狮,姿态生动。泉上架珍珠桥,为建国后增建,珠泉虹影,碧水蓝天,景色佳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高原

    在今陕西澄城县南五十里。《宋名臣言行录》: “李显忠初仕金,知同州,密图南归,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。” 即此。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南。宋时李显忠仕金,知同州,后密图南归,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,即此。

  • 昌陵县

    西汉鸿嘉元年 (前20) 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。永始元年 (前16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鸿嘉元年(前20年)以新丰县戏乡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。属京兆尹。永始元年(前16年)废。

  • 龙阳州

    元元贞元年(1295)升龙阳县置,属常德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汉寿县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龙阳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龙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汉寿县。属常德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汉寿、沅江两县地。明洪

  • 慕寮江

    在今广西藤县西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藤县: “西有幕僚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: 慕寮江“源出罗幔岭,分二流,流二十里而复合于藤江”。

  • 古瓯城

    一名东瓯城。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1建州建安县:古瓯城,“《郡图》云,县东有古瓯城,汉吴王世子刘驹发兵围东瓯即此也”。又名东瓯城。在福建省建瓯市东南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建州建安县:古瓯城“郡

  • 陉南

    指今山西代县西北雁门关以南的陉岭地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四年(310),刘琨“乃徙楼烦、马邑、阴馆、繁畤、崞五县民于陉南”。胡三省注:“陉,谓陉岭。”古地区名。指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所在陉岭以南

  • 艾亭丘

    在今安徽临泉县南九十里艾亭镇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颍州财丘、梁兴二郡梁兴县“有艾亭丘”。

  • 筑阳县

    秦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北四里。以在筑水之阳而名。东汉为筑阳侯国。三国魏复为筑阳县,属南乡郡。晋属顺阳郡。南朝宋为扶风侨郡治。北魏属襄阳郡,移治今谷城县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湖北

  • 苍梧县

    隋开皇十年(590)改广信县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。大业初属苍梧郡。唐为梧州治。元为梧州路治。明为梧州府治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中英《续议缅甸条约附款》辟为通商口岸。民国初为广西苍梧道治

  • 南修武县

    北魏孝昌中改修武县置,属汲郡。治所即今河南获嘉县。隋开皇初改名获嘉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以修武县改名,治今河南省获嘉县。属修武郡。北齐复称修武县,移治今河南省修武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