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 改普安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旧普安。二十二年 (1389) 废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以普安路改置,治今贵州省盘县东旧普安镇。属云南布政司。二十二年
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大河坝乡 (保家场)。清同治 《酉阳直隶州志》 卷4彭水县: 东有保家楼场。
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蓟州:白龙港在“州南七十里,亦曰白龙江,绕桃花山下,泃河、沽河诸水皆汇焉。入宝坻县界亦名潮河,以河通潮汐也”。②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川沙县东北。为由县入海之口,是
①今山东南部沂河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淮沂其乂。”沂即指沂水。《周礼·职方》:“其镇曰沂山。”郑玄注:“沂山,沂水所出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沂水出沂山,水乃取名于此。”《水经·沂水》:“沂水出泰山盖县(今山
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十八盘岭上,南至骆谷关十里。明正德十六年(1521)设关,并置巡司戍守。清废。
①在今山西曲沃县南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“ (绛) 水出绛山东,寒泉奋涌,扬波北注,悬流奔壑,一十许丈。青崖若点黛,素湍如委练,望之极为奇观矣。其水西北流注于浍。”②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
即比如宗。今西藏比如县。
四方之大山。指东岳泰山(一名岱宗,在今山东泰安市北)、南岳衡山(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)、西岳华山(在今陕西华阴市南)、北岳恒山(原在今河北唐县西北,明改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)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岁二月,东
即西汉益都侯国故城。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百尺沟“西北流径北益都城也。汉武帝元朔二年,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为侯国”。以在益都县城之北,故曰北益都城。
即今四川隆昌县东南三十里李市乡。明属泸州,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湖北省沙洋县东南部。面积102平方千米。人口4.1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家市,人口 6680。因五代高氏筑有李家市城而得名。建国初为第七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