狮岭墟
①又名横潭街。即今广东花都市东横潭村。明、清于此设狮岭巡司。
②即今广东花都市西北狮岭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花县图: 县西北有狮岭墟。
①又名横潭街。即今广东花都市东横潭村。明、清于此设狮岭巡司。
②即今广东花都市西北狮岭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花县图: 县西北有狮岭墟。
①汉章帝刘炟陵。在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 章和二年 (88),“葬孝章皇帝于敬陵”。同书 《礼仪志》 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 曰:“在雒阳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 东南,去雒阳
即今山东安丘县西南石埠子镇。西汉置灵门县于此。在山东省安丘市南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埠子村,人口 6000。因地处四周平坦,惟村北有一岩石裸露的小埠,故取名石埠子。1949
在今湖北英山县西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英山县:天人山“峰峦峻险, 上有天人寨”。
①即今福建漳浦县治。唐开元四年(716)漳浦县自今云霄县徙治于此。②即福建漳浦县南之南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南溪“在县城南,即李澳川也……《志》云,李澳川傍旧有李姓者居此,因名”。唐置,即今福
一作舒龙。西周、春秋群舒之一。偃姓。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庐江郡有舒城县。应劭曰:“群舒之邑。”古国名。又作舒龙。西周、春秋群舒之一。偃姓。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庐江
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北马武溪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东州:“马武窟溪”等“并在州东南,入于海”。
清光绪三十年 (1904) 置,属苏州府。治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洞庭西山之后堡。宣统三年 (1911) 并入太湖厅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分太湖厅置,治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洞庭西山后堡。191
旧名头梁。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三十六里头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奉贤县(今奉城镇)东有“头桥”。(1)在上海市奉贤区东北部。面积28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头桥,人口 1400。古
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升同州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大荔县(今陕西大荔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以南,白水、蒲城二县以东,华县、华阴市以北地。1913年废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同州置,治大荔县(
一作清宁湖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南青菱湖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 清安湖 “在江夏县西南十五里。东北通黄家湖,又东南通汤孙湖,又东通赛湖。赛湖汇诸湖之水折而西北流,俗呼为里河,出鲇鱼口入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