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炳灵寺石窟

炳灵寺石窟

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黄河北岸。十六国西秦依天然岩洞开凿而成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北,会两川,右合二水,参差夹岸连壤,负险相望。河北有层山,山甚灵秀,山峰之上, 立石数百丈, 亭亭桀竖, 竞势争高, 远望㠁㠁,若攒图托霄上。其下层岩峭举,壁岸无阶,悬崖之中,多石室焉。室中若有积卷矣……故 《秦州记》曰: ‘河峡崖傍有二窟,一曰唐述窟,高四十丈。西二里有时亮窟,高百丈,广二十丈,深三十丈,藏古书五卷。亮南安人也。’” 现存窟龛一百八十三个,造像近八百身,分石雕、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,壁画约九百平方米。炳灵寺是藏语的译音,意为 “十万佛”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甘肃省永靖县西约50千米、黄河北岸积石山中。炳灵寺旧名龙兴寺,又名灵岩寺。炳灵为藏语“千佛”或“十万佛”之意。有上寺、下寺、洞沟、佛爷台等处。以下寺最为壮观,窟龛造像凿于大寺沟右侧峭壁上,长2千米,上下4层,高低错落,幢盖纵横,濒临黄河,气势庄严。现保存西秦、北魏、北周、隋、唐至明清各代窟龛183个(窟34个,龛149个),大小石雕佛像694尊,泥塑82尊,壁画900平方米。塑像高者27米,小者20余厘米。另有石雕方塔1座、泥塔4座。唐代作品约占三分之二,艺术造诣精湛,造型丰满潇洒,富有朝气和生命力。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》称:“河峡崖旁有二窟,一曰唐述窟,高四十丈;西二里有时亮窟,高百丈,广二十丈,深三十丈。”现编号169窟即唐述窟,内有精美的西秦造像,刚健挺拔,栩栩如生。壁画中神人衣袂飘逸,色泽绚丽,构图古雅,画上有“西秦建弘元年(420年)”的造像题铭。是全国石窟中迄今发现最早的题记。1967年兴建刘家峡水库时,在窟前修筑防水大坝,坝前波光潋滟,坝后岩窟崔嵬。寺与水库相连,乘游艇从刘家峡水库大坝西行,可直达窟前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炳 灵 寺 石 窟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卓索图盟

   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明末,蒙古喀喇沁部、(东) 土默特部归附后金,喀喇沁部先后编为三旗,土默特部编为二旗,合为一盟,会盟地定于土默特右旗境内的卓索图 (在今辽宁北票市境),故名。隶理藩院,并受热河都统节

  • 陈阳原

   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新平县:“北魏于今县西南十里陈阳原上置白土县。”

  • 凌河

    即灵河。今辽宁西南之大凌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宜州: “凌河,累石为堤。” 《金史·地理志》兴中府兴中县: “南有凌河。”

  • 金陵

    ①战国楚威王七年 (前333) 灭越后置金陵邑,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。三国吴在此筑城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70引 《金陵图》 云: “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,因埋金以镇之,故曰金陵。” 《晋书· 王导传》:

  • 修水

    ①即于延水。今河北西北境之洋河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 梁渠之山 “修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雁门”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雁门水又东径大宁郡北,有修水注之,即 《山海经》 所谓修水东流注于雁

  • 九疑鲁观

    即今湖南宁远县南五十五里鲁观瑶族乡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蒲离候水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本始二年 (前72),伐匈奴,“度辽将军范明友三万余骑,出张掖; ……度辽将军出塞千二百余里,至蒲离候水,斩首捕虏七百余级,卤获马牛羊万余”。

  • 丘垭场

   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北丘垭乡。清道光《南部县志》卷2:北路“丘垭场离城二百里”。

  • 头桥镇

    旧名头梁。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三十六里头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奉贤县(今奉城镇)东有“头桥”。(1)在上海市奉贤区东北部。面积28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头桥,人口 1400。古

  • 金牛渚

    牛渚山别名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江滨。《寰宇记》 卷 105 当涂县: 金牛渚“在县西北十里。东方朔 《神异记》 云,有铜与金相似。又云,昔有金牛起于此山,入牛渚,坎穴犹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