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火焰山

火焰山

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永宁县:火焰山,“《志》云,山当宣蓟、昌平之要道,登其巅,可以望远”。民国《延庆县志》卷1:“在永宁(今延庆县东四十里)东九十里,属南山地方,形如火焰,多奇峰峻岭。”

②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隆安县:“东有火焰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火焰山“俗曰岜桑。脉自归德州来,上有泉,六七月间,山表火焰自发,因名”。

③又名华盖山、铜鼓岭。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四十五里。清康熙《荔浦县志》卷1:火焰山“高数百丈,周围二十里,即府城南面之向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火焰山“峰峦叠出,亦名铜鼓岭。山顶有塘宽数亩,深丈许。或曰即古之方山”。

④在今云南元谋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州》引《旅途志》:“自元谋北渡金沙江,初行谷中,缘溪而上,十里升火焰山,其高三十里,峰回路转,陡绝之处,辅以木栈。”

⑤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建水州:火焰山在“府西北十里。土有硫黄气,履之灼足,著枯叶即焦。人卧其上,可去湿疾”。

⑥一名火山。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5火州:火焰山“在柳城东,连亘火州”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中北部。东西走向,长约100千米,宽约10千米。海拔约500米,最高峰海拔881.6米。山体由砂砾岩层和红色泥岩组成,灼热阳光照射时呈现红色,似阵阵烈焰,故名。维吾尔语称山名为土孜塔格、吐斯塔格,意为“红山”。火焰山即其意译。相传《西游记》中所提的火焰山,即指此。古迹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。

火 焰 山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盐难水

    即今辽、吉两省境鸭绿江支流珲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西盖马县: “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,西南至西安平入海。”古水名。又称沸流水。即今辽宁、吉林两省境内鸭绿江支流浑江。

  • 大闾洋

    即今浙江温岭市东南隘顽湾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台州府太平县:海“在县东南二十里, 曰大闾港,亦曰大闾洋”。

  • 洪水江

    即今广西武鸣县西北武鸣河上源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恩府: “北有红水江,又有驮蒙江,一名清水江,流合焉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思恩府:洪水江在 “府西北六十里。一名驮蒙江。源出府西北都阳诸山,经鹰

  • 石头站

    元置,在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镇处。

  • 临涣县

    北齐改涣北县置,属谯郡。治所在铚县(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)。以临涣水为名。隋大业十年 (614) 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集。唐属亳州,元和九年 (814) 属宿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 废。

  • 山塘驿

   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二》:山塘驿“有集。旧有驿丞。今裁”。

  • 茶山长官司

    明永乐五年 (1407) 析孟养地置,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。在今缅甸北部恩梅开江支流糯千卡河 (即小江) 流域。嘉靖元年 (1522) 属永昌军民府。明末废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析孟养地置,治今缅甸

  • 大峰山

    ①即今福建平和县西南大峰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平和县“三平山”条下:“又大峰山,亦在县东南,县之镇山也。一名大峰崎山。高峻巉岩,石峰凡十有七, 自山麓至巅,可五十余里。登陟一望,远近城邑悉在目前。商舶

  • 瓮 (甕) 水寨

    南宋绍兴中置,属黄平府。在今贵州瓮安县西北瓮水司。明初改置瓮水安抚司。

  • 娘娘庙镇

    即今安徽和县西南娘娘庙乡。清光绪 《直隶和州志》 卷 5: 娘娘庙在 “西九都”。丁文江 《中华民国新地图》: 安徽和县西南有娘娘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