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港口镇

港口镇

①即今江苏姜堰市西北四十八里港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泰州 “樊汊镇” 条下: “州北十八里为港口镇,皆滨运河。”

②即今江苏高淳县南保胜乡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高淳县图: 南有港口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高淳县西南有 “港口镇”。

③在今浙江淳安县 (排岭镇) 西南二十四里千岛湖中心湖区港口岛附近。旧当武强溪入新安江镇口。宋、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

④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北港口镇。明嘉靖 《宁国县志》 卷2: 港口市在 “县北三十里”。

⑤北宋置,属丰城县。即今江西丰城市北大港口。后移至今丰城县东北小江口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二》: 港口镇 “在丰城县东北。…… 《旧志》: 明初置巡司于县北三十里大港口,后移于县东北十五里小港口,正德七年革”。

⑥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北港口街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3: 德化县 “自洗心桥分路迤北行五里至港口”。


(1)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部、张家港(河)畔。面积24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港口,人口1900。传原濒长江,踞浪澄港(河)入江口,故名。原属常熟县。1957年置恬庄乡,以境内自然村命名。1958年改公社,1962年划属沙洲县(今张家港市),改名港口公社。1983年改为港口乡,1991年更置镇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、淡水鱼等。有轻工、化工、食品、机械、轧钢等厂。204国道经此。(2)在安徽省宁国市北部。面积97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港口,人口7110。以古为码头得名。1952年置港口镇,1958年改公社,1972年复置镇。2001年太平乡及山门镇部分村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特产蜜枣。是宁国、宣州间物资集散地。有煤、石灰石、陶土、紫砂等矿。有钢球、化工、机械工程等业。宁国水泥厂、宁国电厂驻此。皖赣铁路经此并设站,河港公路与水宣公路交会于此。(3)在江西省修水县北部。面积144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港口,人口1000。清末卢姓由洞下迁此建村于卢坊、沙笼二小溪汇合处,因名港口。1949年设港口、卢坊等乡。1958年设卢坊公社,1959年改名港口公社,1984年改乡,1995年改设镇。为县重点林区,盛产甘薯、大豆、茶叶。有制茶、粮油加工等厂和水电站。公路南接柯龙公路。(4)在江西省弋阳县西南部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港口,人口1000。明代建村于上坊、东源两溪汇合口得名港口,镇以村名。1949年属港口区,1958年设港口公社,1983年改名南乡港口,1984年改南港口乡,1992年改设港口镇。为县内重点产粮区和林区。有农机、瓷土加工、塑料器材、玻璃纤维布、家具、食品等厂。有煤、石英、云母、瓷土等矿藏。公路西北接320国道。古迹有上坊村谢叠山墓。(5)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北部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9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港口,人口1万。镇以驻地名。镇区清末成圩,因石岐往来广州必经此港口,故名。清光绪初属仁字都。1910年属香山县一区。1949年设港口乡,1958年建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。主产稻,次为甘蔗、香蕉和塘鱼。港口年橘著名。有船舶修造、铝材加工、家用电器、制衣、木器、五金、建材等工业。水路通珠江三角洲河系。公路通广州、石岐等。(6)在广东省惠东县南部沿海。面积28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信地埔,人口4690。因镇区处大星山北侧海港出入口,故名。1959年析平海公社置港口公社。1983年改区,1986年改镇。为半岛,东临红海湾,西滨大亚湾,南有大星山,北为海滩沙坝地带。盛产龙虾、石斑、马鲛、对虾、蟹、鲍鱼、紫菜、海盐等。为广东省重要渔港之一。有造船、竹器和渔产加工等厂。有公路北接324国道。海轮通汕头、广州、香港等地。大星山南部有海龟自然保护区,大星山西南有古炮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捏工川

    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。一说在贵德县南。《明史·西域传·西番诸卫》: 万历十六年 (1588),“火落赤移驻捏工川,逼近西宁,日蚕食番族”。

  • 梁水

    ①在今山西长子县东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梁水出南梁山,北流径长子县故城南。梁水又北入漳水。”②即今辽宁浑河支流太子河。明 《辽东志》卷1: 梁水 “一名太子河。(辽阳) 城东北三里。源出斡罗山,北流

  • 上都

    ①即上京。京都的通称。东汉班固《两都赋》:“实用西迁,作我上都。”②对陪都而言,称首都为上都。北齐以晋阳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为下都,称京都邺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)为上都。唐宝应元年(762)以

  • 浯溪摩崖石刻

    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四里湘江南岸浯溪。唐代诗人元结作铭,季康、瞿令问、袁滋用不同篆体书写刻石。大历六年 (771),颜真卿将元结作的 《大唐中兴颂》 写成楷书大字刻于崖壁。高3米,宽3.2米,共二十二行

  • 七级镇

   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阳谷县“阿泽”条下载:“有七级渡。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,有七级上、下二闸。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。”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、下二闸而得名。(1)在河北省威

  • 凉山等处土百户

    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峨边、马边之小凉山一带。《清一统志 · 叙州府二》: 凉山等处土百户“皆在屏山县西界凉山之地,曰挖黑、曰腻乃窠、曰旁阿孤、曰明州乐、曰油石洞、曰

  • 竹节土司

    清末分蒙古尔津土司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珍秦乡(竹节寺)一带。

  • 砂堰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“胜军已入城,金兵径趋城东,欲过砂堰圜城为营。胜先已据堰备之,金军不得过,拒战竟日,终不能近”。

  • 傅河

    即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傅河。 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 傅河 “源出县西北驼儿山。 亦曰寨河。又东南流为红河,又东南径县西五十里沈疃店为沈疃河,又东南十里为曲河,又东至县南

  • 青峒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青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 南韶连镇设守备一员驻青峒。在今广东省英德市东北青塘。清时设兵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