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淄青

淄青
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又作平卢、平卢淄青。宝应元年 (762) 置。同年,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及奚族所逼,率部南保青州,即授为淄青节度使,而平卢旧号不废,此后或称淄青,或称淄青平卢,或称平卢。治所在青州 (今山东青州市)。大历、元和间李正己、李纳、李师道割据时曾移治郓州 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辖境屡有变动,大历末占地至十五州,今山东全省除临清、聊城附近数县外悉在境内,西至河南濮阳,南至安徽萧县、江苏铜山、沭阳,为当时最强大的方镇之一。元和十四年 (819) 被唐平定后,辖境缩小。咸通后领有淄、青、登、莱、齐、棣六州,约当今山东东北部半省之地。天祐初为朱全忠所并,仍置淄青节度使。五代晋废,后汉又复置。北宋初废。

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宝应元年(762年)置。同年,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及奚族所逼,南保青州,即授为淄青节度使,而平卢旧号不废,此后遂或称淄青,或称淄青平卢,或称平卢。治青州(即今山东青州市),大历、元和间李正己、李纳、李师道割据时曾移郓州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辖境屡有变动,大历末占地至十五州,今山东全省除临清、聊城附近数县外悉在境内,西至河南省濮阳市,南至安徽省萧县、江苏省铜山、沭阳等县,为当时最强大的方镇之一。元和十四年(819年)被唐平定后,辖区缩小。咸通后领有淄、青、登、莱、齐、棣六州,约当今山东省东北部半省之地。天祐初为朱全忠所并。五代晋废,汉复置。北宋初又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营前镇

    即今江西上犹县西北营前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(1)在福建省长乐市西部、闽江下游南岸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营前,人口1.2万。原名瀛洲,传明戚继光于此扎营抗倭,故名。1958年设营

  • 南普陀寺

    又名普照院。在今福建厦门市五老峰麓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 普照院 “(在) 厦门海岛五峰山中。五代时建,初名泗洲。宋治平中改今名。本朝康熙年间重建,改名南普陀”。在福建省厦门市五老山下。始建于唐。初

  • 龙州军民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改龙州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。二十八年(1395)升为龙州军民指挥使司。

  • 峱越河

    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境之洮儿河。《新唐书· 室韦传》: 室韦 “地据黄龙北,傍峱越河”。“峱越河东南亦与那河合”。古水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洮儿河北源尔果河。《旧唐书·室韦传》:“室韦者

  • 重坊集

    即今山东郯城县西四十里重坊镇。清乾隆《郯城县志》 有重坊集,“由县城经重坊、长城入峄县境赴兖州府,为南路”。

  • 长沙平

    在今陕西白河县东。《宋史·王彦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襄阳盗桑仲陷均、房,直捣金州白土关,彦“即勒兵趋长沙平,阻水据山,设伏以待”。即此。

  • 松林江

   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清县: 松林江 “在县东。去海口镇五里,东流入海”。

  • 石佛山

    ①即今江苏徐州市西南云龙山。其东南岭有大石佛,俗因谓之石佛山。《新唐书·时溥传》:景福二年(893),朱全忠遣子友裕击时溥于徐州,后“全忠使庞师古代友裕,溥分兵固保石佛山,师古攻拔之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四

  • 正西堡

    清以镇西堡改置,属铁岭县。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北镇西堡镇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“唐王营堡”条下:“正西堡在(铁岭)县西北二十里。”

  • 田罗县

    南齐置,属马门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博白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