涪城郡
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始平郡置,属潼州。治所在涪城县 (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花园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地。北周改为安城郡。
西魏改始平郡置,治涪城县(今四川三台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市、三台县一带。北周改为安城郡。
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始平郡置,属潼州。治所在涪城县 (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花园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地。北周改为安城郡。
西魏改始平郡置,治涪城县(今四川三台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市、三台县一带。北周改为安城郡。
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九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3随州: “有东、西二梅丘。” 清有巡司驻此。
①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临县东北南庄。东汉废。②东汉建安十六年 (211) 分余杭县置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北十八里高虹乡。三国吴属吴兴郡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因与司州广平郡之临水
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狮滩镇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 卷4: 狮滩桥 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即今贵州绥阳县东北旺草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 卷6绥阳县: 旺草场在 “城西北四十里”。
即金满县之讹。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
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湖口县:白虎塘“水涨通舟楫,出于彭蠡湖”。
南齐置,属齐兴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郧县境。梁废。
北魏置,属巴州。在今四川阆中市。《魏书·僚传》: 孝昌中,“ (魏) 子建启以 (隆城) 镇为南梁州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(529),“又立隆城镇”。胡三省注: “宋白曰: 取其连冈地
①即今河北石家庄市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获鹿县图:东有石家庄。光绪《获鹿县志》卷2:石家庄在“县东三十五里”。②在今宁夏灵武县南。《清史稿·刘松山传》:同治九年(1870),广东提督刘松山镇压回民
在今福建永定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永定县:“伯公坳在县西南。径路窄狭,道出潮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