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海门镇

海门镇

①清康熙十九年 (1680) 置,属临海县。即今浙江台州市 (椒江区) 驻地。

②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门岛上。旧属海澄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

③即今广西合浦县。唐咸通四年 (863),安南为南诏所陷,置行交州于此,寻复置安南都护治此。《旧唐书·懿宗纪》: 咸通六年 (865),“高骈自海门进军破蛮军,收复安南府”。即此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廉州: “太平兴国八年,改太平军,移治海门镇。咸平元年复。”


(1)古镇名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。唐咸通时置行交州于此,后复置安南都护府治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苏省海门市西南部、海门河与圩角河交汇处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10.3万。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年)设茅家镇,为海门县治。1938年以镇内文庙(孔庙)、武庙(关帝庙)分设文成镇和武成镇,后合并为文武示范镇。1945年复名茅家镇,简称茅镇。1963年改今名。1994年起为海门市治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纺织、机械、建材、电子、冶金、化工、服装等厂。通启寅等公路经此。(2)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东南部。面积30.2平方千米。人口10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德,人口9.4万。原为海口村,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守御千户迁此,建海门城。1951年置海门镇,1994年撤镇设街道办事处,2000年复设镇。地处练江出海口。产稻、甘薯、柑橘等。有养殖场,养殖龙虾、对虾、鳗鱼、石斑鱼等。海门港为省内甲级渔港之一。有塑料、制绳、腰果和水产加工、造船等厂。潮海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加坑山大烟墩遗址、莲花峰、望夫石、莲花炮台、钱澳炮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口

    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。《苏轼诗集》卷1《夜泊牛口》诗云:“日落江雾生,系舟宿牛口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0叙州府宜宾县“汶川驿”条下:“牛口水驿在府西北六十里。”在今湖北省秭归县西北。明、清设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隆兴长村

    即今内蒙古五原县治。民国初五原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白基山

    在今贵州晴隆县西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安南卫: 白基山“巍峨挺秀,旁有削壁”。

  • 三脚?

    亦作三角��。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。清属独山州,设三脚��州同驻此。1913年改设三合县。1941年改设三都县。1957年改设三都水族自治县。

  • 调弦 (絃) 口镇

    即今湖北石首市东调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石首县: 调弦口镇在 “县东六十里江北岸。江水溢则由此泄入监利县境,汇入潜沔。隆庆中,复开浚深广,以防水害。有调弦驿,并置巡司于此”。

  • 白骨甸

    在今新疆吉木萨尔、奇台、木垒三县北。元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卷上:“公曰:‘前至白骨甸地,皆黑石,约行二百余里达沙陀北边,颇有水草,更涉大沙陀百余里,东西广袤不知其几千里,及回纥城,方得水草。’师曰:‘何

  • 胡苏河

    古九河之一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东南。《尚书· 禹贡 》 疏: “胡苏,其水下流,故曰胡苏。胡,下也,苏,流也。” 《汉书· 沟洫志》: “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,有徒骇,胡苏、鬲津,今见在成平、东光、鬲界中

  • 温宿国

   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温宿城 (今新疆乌什县)。东汉延光三年 (124)属西域长史。西域古国名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一带。汉属西域都护。唐以其地置温肃州,又名于祝,隶龟兹都督府

  • 湖洑水

    即今浙江富阳市南壶源溪。源于浦江县西,北流经桐庐县东、诸暨市西,于富阳市南清江口入钱塘江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36富阳县: 湖洑水“在县西南九十里。阔九十步,东入钱塘江”。《清一统志 ·杭州府一》:

  • 护驾水

    五代梁龙德三年(923),因唐兵逼境,段凝于滑州酸枣(今河南延津县)决河水东流,经曹、濮等州,至郓州会汶泗,以阻唐兵。如《资治通鉴》后唐同光元年(923)郭崇韬对帝曰:“梁今悉以精兵授段凝,据我南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