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浊水

浊水

①即今江西赣水支流锦江。《水经· 赣水注》: “ (浊) 水出康乐县。浊水又东径望蔡县。浊水又东径建成县。浊水又东至南昌县,东流入于赣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瑞州府》: 蜀江 “在府治北。一名浊水,今曰锦江”。

②即北阳水,亦即今山东青州市之北阳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齐郡广县: “为山,浊水所出,东北至广饶入巨定。” 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浊水 “东北流径广固城西,……又东北流径东阳城北……又北径益城西,又北流注巨淀”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、《清一统志》皆谓即今北阳水。

③即今湖北襄阳县北之白河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 吴入郢,秦子满、子虎 “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淯水注》: 浊水 “上承白水于朝阳县,东南流径邓县故城南。习凿齿 《襄阳记》曰: 楚王至邓之浊水,去襄阳二十里,即此水也。浊水又东径邓塞北,……东流注于淯”。

④即垫江水。今四川开县南四十里之普里河,为开江 (小江) 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开县: “南有垫江,一名浊水,亦合流于开江。”

⑤即今陕西耀县西南浊谷河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“浊水上承云阳县东大黑泉东南流,谓之浊谷水。又东南出原注郑渠,又东历原径曲梁城北,又东径太上陵南原下,北屈径原东与沮水合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》 引 《三原县志》: “在县北清谷水之东,自耀州界来,又东入临潼县。其水峻急浑浊,故名。”

⑥即今甘肃徽县西之洛河。源出县西北老爷山,南流入成县,又折而东流复入徽县,又东南流至陕西略阳县入嘉陵江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 (浊) 水出浊城北……又东径武街城南……又东径白石县南,浊水即白水之异名也。……又南注汉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阶州一》: 浊水 “在成县南,东南流入秦州徽县界,亦谓之白水”。


古水名。(1)即“锦江(1)”。(2)又名北阳水,即今山东省北洋河。源出青州市西,东北流至寿光市入清水泊。(3)源出今湖北省襄樊市北,东南流入白河。战国时秦与吴战于浊水而大败之,即此(《战国策·楚策》)。(4)即今陕西省中部石川河支流浊谷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圣水泉

    在今四川中江县东一里玄武山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30引王勃曰:“玄武山有圣泉焉,浸淫历数百千年。乘岩泌涌,接磴分流,下瞰长江。”

  • 买卖街

    亦名梨树城。即今吉林梨树市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梨树县:“光绪四年设奉化县治, 号称县市为买卖街,商业颇盛。民国三年改称梨树县。”

  • 司前街

    即今江西修水县西六十八里司前乡。清置巡检于此,后移置渣津镇。

  • 裴家潭

    在今河南浚县西,与长丰泊相近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一》: 天禧四年 (1020),李垂言疏河利害: “臣请自卫州东界曹公所开运渠东五里,河北岸凸处,就岸实土坚引之,正北稍东十三里,破伯禹古堤,注裴家潭,径牧

  • 资山

    ①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8枣阳军: 资山 “其上深邃阔远,居于其间者可以耕种。修竹大木,环山之民皆资焉,故以为名”。②又名独秀山。在今四川资阳市西南三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3资州: 资

  • 前卫

    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。明为广宁前屯卫。清为前屯卫城。为县西南第一重镇。清杨宾 《柳边纪略》 卷2: “高梁站十八里至前卫。”

  • 三陵屯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七十里三陵乡。以有古墓三座而名。民国《宁安县志》卷3:“三灵坟,坟距东京城北八里许(一说十二里,不确),三灵屯后半里许。想灵字当是陵字,俗语传诵误陵为灵也。三坟相距各不及半里。”

  • 徐舍镇

    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四十五里徐舍镇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在江苏省宜兴市中西部、溧宜河两岸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徐舍,人口8000。原名蒋冲圩,相传明中叶徐姓来此定居,故改徐舍。1949年为

  • 北谯州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临涣县(在今安徽濉溪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濉溪、永城、蒙城及宿县部分地。贞观十七年(643)废。

  • 辑怀城

    一名古木、古牧地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 筑,即今新疆米泉县。清祁韵士 《西陲要略》卷2: “辑怀堡在巩宁城东四十里,为古牧地中营屯堡。” 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9: 迪化县 “古牧地,旧为辑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