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江郡
北周武成元年 (559) 改北宕渠郡置,为渠州治。治所在流江县 (今四川渠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、大竹、广安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北周武成元年(559年)改北宕渠郡置,治流江县(今四川渠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渠县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周武成元年 (559) 改北宕渠郡置,为渠州治。治所在流江县 (今四川渠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、大竹、广安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北周武成元年(559年)改北宕渠郡置,治流江县(今四川渠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渠县。隋开皇初废。
今香港南大屿山梅窝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 南宋端宗赵昰避元兵曾驻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新安县 “梧桐山” 条内: “梅蔚山在县内百里大海中。《行朝录》: 景炎二年正月,南狩幸此。今有石殿遗
春秋宋地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一年 (前521),“齐师、宋师败吴师于鸿口”。杜注: “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。”春秋宋地。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一年(前521年):“齐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广州路置,后属广东省。治所在南海、番禺二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东:广州府吴“分置广州以其土地之辟也”。辖境相当今广东东至龙门、增城、东莞、宝安、深圳, 北至
西汉置,属临淮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射阳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“应劭曰: 在射水之阳”,故名。东汉属广陵郡。三国时废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复置,东晋义熙九年 (413) 废。1942年
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松潘卫: 流沙关 “敌骑经由地也。万历二十八年以后,遇秋防尝以重兵驻此”。
即邯县。 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顺安以西。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作邯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南隅太平巷、郎星巷一带。原名南湖。唐乾元初,李白至沔州,与故人张谓等游南湖,改名郎官湖。有 《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》 诗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湖汇城中诸水,南从
即今贵州绥阳县西北枧坝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 卷6绥阳县: 枧坝场在 “城西北六十里”。
在今湖北房县东南。《水经·粉水注》:“粉水导源东流,径上粉县。取此水以渍粉,则皓耀鲜洁,有异众流,故县水皆取名焉。”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林虑县(今河南林州市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置,五年 (622) 废。②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羁縻西金州置。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