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泰安府

泰安府
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升泰安直隶州为府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泰安县 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包括今山东泰安、新泰、莱芜、肥城、平阴、东阿、东平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


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泰安州置,治泰安县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、莱芜、新泰、肥城、平阴、东阿、东平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流南县

    南朝梁置,属阳春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北三十五里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南流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春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北,属新宁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

  • 淮阴县

    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。汉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,后改为县,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为广陵郡治。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 侨置兖州治此,南齐改为北兖州,梁为淮州治。东魏改怀

  • 护龙场

    即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一百十里护龙乡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护龙场“即岳家坝。在治东一百一十里”。附近塔子山毗卢洞,有五代、北宋摩岩造像及历代题刻。

  • 兴水县堡

    亦作兴水堡。明置,属宁远卫。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北五十里清水岘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兴水县堡“官军一百九十五员名。堡北烟笼山可屯兵,堡东王保儿山可按伏”。

  • 春秋邾邑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三年 (前614),“邾文公 卜迁于绎”。后属鲁。古邑名。春秋邾邑,后属鲁。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。《左传》文公十三年(前614年):“邾文公卜迁于绎。”即

  • 秦渡镇

    北宋置,属鄠县。即今陕西户县东秦渡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 秦渡镇 “在鄠县东三十里。商贾辐辏,为邑中最盛”。在陕西省户县东部偏北。面积50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秦渡,人口7520。

  • 水磨沟镇

    即今四川汶川县西南水磨镇(兴仁场)。民国《灌县志》卷2:兴仁场“在治西南九十里。一称水磨沟,濒寿江西岸,据两金门户。旧属漩口乡,古老人村即其地”。1957年划属汶川县。

  • 小黎墟

   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移南里乡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东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由孙岭村移南里乡巡检司驻此。

  • 三姑山

    ①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。黟山主峰之一。《寰宇记》卷104黟县:三姑山“一名吉阳山。在县东一十五里。山有三峰,故名三姑山……有吉阳水出焉。又《新安记》云:天将雨,此山先有鼓角之音”。②即今浙江嵊

  • 鲜原

    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,接泾阳县界。文王曾居之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 “度其鲜原。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