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轮寺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,太平门内九华山下。《南齐书·崔慧景传》: 崔慧景 “性好谈义,兼解佛理,顿法轮寺,对客高谈”。即此。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,太平门内九华山下。《南齐书·崔慧景传》: 崔慧景 “性好谈义,兼解佛理,顿法轮寺,对客高谈”。即此。
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。民国《元江全属地志说明书》:“以礼社江得名,又以元代所命名,故称元江。”辖境约当今云南新平以南,元江、绿春以西,景洪以北
在今湖南常宁县南三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衡州常宁县:“吴分耒阳立新宁县,属湘东郡。旧治三洞。”即此。
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泰常八年 (423),拓跋嗣自南而北巡,秋七月,幸三会屋侯泉”。即此。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。北魏泰常八年(423年),魏主拓跋嗣“如三会屋侯泉”,即此。
原名赤水桥。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。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,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,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。据清光绪 《三续华州志》 载: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,竣工于康熙六年(1667)。后
1935年5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甘泉县析置,治临镇(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)。取“红色甘泉”之义。1937年2月与宜川县合并,设立红宜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5年由陕西省甘泉县析置。取“红色甘泉”之
北宋置,属确山县。在今河南确山县境。
古巨梁水。即今河北丰润、玉田二县间之还乡河。
在今江西上犹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上犹县: 蜈蚣峡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宋建炎中,李纲常过此,盖出湖南之道也”。
明永乐六年(1408)析孟养地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在今缅甸北部迈立开江与恩梅开江间的江心坡。明末废。
古族名。《史记·大宛传》: “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,名曰滇越,而蜀奸出物者,或至焉。”秦、汉时期滇越在今云南腾冲一带,处从蜀通身毒的交通要道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