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西

河西

①古地区名。泛指黄河以西之地。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、陕西两省黄河南段之西。汉、唐时指今甘肃、青海两省黄河以西,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。北朝又指今山西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河西曰雝州。” 亦曰河右。

②唐方镇名。景云二年 (711) 置河西节度使,开元、天宝间为十节度使之一。治所在凉州 (今甘肃武威市)。统凉、甘、肃、伊、西、瓜、沙七州。相当今甘肃武威市以西和新疆东北部地。广德初,吐蕃陷凉州,移治沙州 (今甘肃敦煌市西)。大中五年(851) 沙州人张义潮收复河湟等地,改置归义节度使。


(1)古地区名。一作河右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河西曰雝州。”其范围相当今陕西、山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。汉、唐时指今甘肃、青海两省黄河以西,即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西汉武帝时“乃度河湟,筑令居塞,初开河西,列置四郡”。《新唐书·兵志》:“天宝盗起,中国用兵,而河西、陇右不守,陷于吐蕃。”北朝时或泛指今山西省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,称居于这一带的杂胡为河西胡。今泛指黄河以西地。(2)唐方镇名。景云二年(711年)置河西节度使,是唐代节度使成为固定制度之始。治凉州(治今甘肃武威市)。辖赤水、大斗、建康、玉门、墨离等八军及张掖、交城、白亭等三守捉,驻守范围约相当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。广德二年(764年)至大历元年(766年)凉州、甘州、肃州相继为吐蕃所占,节度使移治沙州(治今甘肃敦煌市西南),与中原隔绝。后废,但沙州至贞元三年(787年)始地入吐蕃。(3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北部。河西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00。因在通甸河西岸,故名。产玉米、小麦、豆类、薯类、油菜籽等。特产羊肚菌、核桃、蝉花、兰花。有采矿、木材加工等企业。为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南接剑六公路。(4)见“河西走廊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耿马安抚司

    明置,即今云南耿马泰族佤族自治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9孟定御夷府: 耿马安抚司在“府北百里。土氏罕姓。《通考》 司与孟定同川隔喳哩江而居。…… (万历) 十二年,奏设安抚司”。不久,升为宣抚司。明万

  • 图拉河

    又作土拉河、脱喇河。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境。即今蒙古国中央省西北的图拉河,北流至色楞格省,入鄂尔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 土拉河“发源于敖嫩河源西北百里许,忒勒尔几岭之西。……入鄂尔坤河”。即“土

  • 一作鄁。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于邶,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三十里邶城村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。”注:“邶以封纣子武庚。”《诗经·邶鄘卫谱》:“自纣城而北谓之邶。”古国名。又作鄁。周武王封殷纣

  • 章辉集

   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章辉乡。民国 《全椒县志》 卷1: “距城九十里有章辉集,长半里,俱市肆。”

  • 永定州

    唐永泰元年(765)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东部。唐末废。

  • 山南东道

    ①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山南道置,为十五道之一。治所在襄州(今湖北襄樊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长寿、垫江、万县和陕西紫阳、石泉、宁陕等县以东,河南泌阳、桐柏和湖北随州、京山、沔阳和洪湖以西,秦岭、伏牛

  • 南锡县

    南齐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。后废。

  • 常道城

    又名苌道城。即今河北廊坊市旧州乡西北五里北常道村。《三国志· 魏书 · 三少帝纪》: 甘露三年 (258),陈留王奂 “封安次县常道乡公”。即此。即“常道乡”。

  • 乌石城

   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九十里盘山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“乌石城在县南九十里槃山北,相传南唐时置城,以备吴越处也。”

  • 麻亭

    即今陕西永寿县西北永平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广德二年 (764),“仆固怀恩与回纥、吐蕃进逼奉天,……子仪使裨将李怀光等将五千骑追虏,至麻亭而还”。即此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永寿县移治于此。在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