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源

河源

指黄河河源。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境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道河积石,至于龙门。” 源出今青海积石山。西汉时,以为河源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 “河有两源: 一出葱岭山,一出于阗。于阗在南山下,其河北流,与葱岭河合,东注蒲昌海……其水亭居,冬夏不增减,皆以为潜行地下,南出于积石,为中国河。” 此伏流说,后人早已斥其非。唐时,以河源在今青海中部巴颜喀喇山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刘元鼎曰,紫山 “古所谓昆仑者也,虏曰闷摩黎山,东距长安五千里,河源其间,流澄缓下,稍合众流,色赤,行益远,它水并注则浊,故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”。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都实奉命往求河源,进行实地考察,认为河源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。“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,有泉百余泓,沮洳散焕,弗可逼视,方可七八十里,履高山下瞰,灿若列星,以故名火敦脑儿。火敦,译言星宿也,群流奔辏,近五七里,汇二巨泽,名阿剌脑儿,自西而东,连属吞噬,行一日,迤逦东骛成川,号赤宾河”。清康熙年间,又对河源进行实地考察,测量地形,绘入舆图,定阿尔坦河 (今约古宗列曲) 为黄河正源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多次进行实地考察,认为河有三源: 北源名扎曲,西源名约古宗列曲,南源名卡日曲。其正源,据历代探源结果,有二说: 一说为约古宗列曲,发源于雅拉达泽山; 一说为卡日曲,发源于巴颜喀喇山的各姿各雅山北麓,汇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幽都府

    辽会同元年 (938) 升幽州置,建号南京。治所在蓟北、幽都县 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及天津市海河以北,河北南拒马河、大清河以北,遵化、玉田、宁河以西,紫荆关以东,内长城以南地区。开泰元

  • 昭仁殿

    在今北京市故宫乾清宫之东。明初为弘德殿,万历十一年 (1583) 更名昭仁殿。殿内藏宋、元撰刻版本书籍。殿后西室名五经萃室,乾隆藏宋岳珂校刻五经于此。1923年焚于火。

  • 青蛉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越巂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 青蛉水“出青蛉县西,东径其县下,县以氏焉”。三国蜀建兴三年 (225) 属云南郡。东晋成帝时属兴宁郡。南齐为兴宁郡治。

  • 阚疃集

    北宋置阚团镇。即今安徽利辛县城关镇东南三十六里阚疃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》: 阚疃集巡司 “在凤台县。本朝嘉庆十二年,裁池州府建德县永丰司巡检移设于此”。

  • 江口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江口镇。

  • 红石砬子

    ①清置,即今辽宁西丰县东南红石砬子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51:“红石砬子卡路在英峨边门外。”②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建屯。即今吉林桦甸市东红石镇。因江边石砬子呈红色而得名。

  • 宜兴千户所

    俗名小兴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宜兴卫置,后属大宁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。永乐元年 (1403) 废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宜兴卫置,治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。永乐元年(14

  • 牵水

    即今江西西部之袁河,为赣江支流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“牵水西出宜春县,牵水又东径吴平县,牵水又东径新淦县,而注于豫章水,湖汉及赣并称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袁江“古名南水,亦曰牵水,又曰渝水”

  • 沙兰站

    清置,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沙兰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额赫茂站”条下:“毕尔罕毕喇站,又东南六十里至沙兰站。”

  • 沙鹿海牙

   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锡尔河东岸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沙鹿海牙“西去撒马儿罕五百余里。城居小冈上,西北临河。……永乐间,李达、陈诚使其地,其酋即遣使奉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