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县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五里。北魏属河北郡。后废。
②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改大阳县置,为河北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三门峡水库淹没区。隋属河东郡。唐属陕州,天宝三年 (744) 改为平陆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芮城县西。因县在河之北,故名。属河东郡。十六国后秦至北魏太和十年(486年)为河北郡治。北周移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旧平陆。为河北郡治。天宝三载(744年)改平陆县。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五里。北魏属河北郡。后废。
②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改大阳县置,为河北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三门峡水库淹没区。隋属河东郡。唐属陕州,天宝三年 (744) 改为平陆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芮城县西。因县在河之北,故名。属河东郡。十六国后秦至北魏太和十年(486年)为河北郡治。北周移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旧平陆。为河北郡治。天宝三载(744年)改平陆县。
在今河北沽源县西南三十里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
即古五渡水。在今河北承德县境内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二》:老牛河“在府东。西南流径四沟、五沟、六沟,至下城板入滦河”。
一作笼竿城。在今宁夏隆德县。《宋史·任福传》:北宋庆历元年(1041),任福等御赵元昊于好水川,“追奔至笼竿城北,遇夏军败死”。即此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德顺军:“庆历三年即渭州陇干城建为军。”即“笼竿
唐永徽元年 (650) 以葛逻禄右厢部落置,属瀚海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蒙古国西境巴彦乌列盖省一带。显庆三年 (658) 改为狼山州。唐羁縻都督府。永徽元年(650年)以突厥歌逻禄右厢部落置,属瀚海都护府。
南齐置,属齐兴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郧县境。梁废。
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
亦作徒林、社林。西周邑名,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。《太平御览》卷890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夷王猎于杜林,得一犀牛。”即“徒林”。
即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三十里渠黎镇。清光绪 《新宁州志》 卷2: 渠黎墟 “在城西三十里”。
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九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昌宁县西部枯柯坝子。元代属镇康路,后属顺宁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