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夏郡

江夏郡

①西汉高帝六年(前201)置,治所在西陵县(今湖北新洲县西二里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“应劭曰:沔水自江别,至南郡华容为夏水,过郡入江故曰江夏。”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、潜江市、嘉鱼县、蒲圻市以东,红安、新洲、蕲春、阳新等县以西,崇阳、通山等县以北,安陆市、河南信阳、罗山、光山等县以南地。东汉建安初,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徙治夏口城(今武汉市汉口城区)。建安十三年(208)初,孙权破城杀黄祖,掳掠而去。江夏太守刘琦另筑夏口城(今武汉市汉阳城区)。年底,曹操任文骋为江夏太守驻此。赤壁战后,文聘徙治石阳(今黄陂县西)。三国魏嘉平三年(251)徙治上昶城(今云梦县西南)。西晋徙治安陆县(今安陆市北)。南朝宋孝建元年(454)徙治夏口城(今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。唐初改为鄂州。天宝元年(742)复置,乾元元年(758)复为鄂州。

②三国魏置,治所在上昶城(今湖北云梦县西南涢水东岸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安陆、应城、黄陂、云梦、大悟及河南信阳、罗山等市县地。西晋移治安陆县(今湖北云梦县)。南朝宋废。

③北魏孝文帝置,治所在江夏县(今河南泌阳县北五十里)。隋开皇三年废。


(1)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置,治西陵县(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钟祥、潜江、仙桃、嘉鱼、赤壁、崇阳等市县以东,及河南省光山、新县等县以西、信阳市以东,淮河以南地。三国魏江夏郡治上昶城(今湖北云梦县西南),吴江夏郡治武昌县(今湖北鄂州市)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灭吴,改名武昌郡。南朝宋移治夏口县(今武汉武昌区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武汉市以西,赤壁市以东,长江南、北及汉水、澴水下游地区。隋初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鄂州为江夏郡。(2)北魏置,治江夏县(今河南泌阳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海县

    ①1938年改新海设治局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在韩村 (今河北黄骅市)。1945年改为黄骅县。②1947年析宁安县置,属松江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。1948年改为海林县。旧县名。(1)1937年由新海

  • 车镇

    即今山东无棣县北三十里车镇乡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 《舆图志》:海丰县北有车镇。

  • 饶桥

    ①在今江西贵溪县南西溪上,桥东旧有市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 “江浒山镇” 条下: “ (贵溪) 县南又有白田、三马桥、饶桥等处,俱为水陆要冲,今皆有兵戍守。”②即今江西资溪东北饶桥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

  • 嘉山镇

    在今湖南津市市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澧州: 嘉山镇 “亦在州东三十里,有巡司”。

  • 黄土岭隘

    在今广东乐昌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乐昌县: 黄土岭隘 “在县东三十里,路通仁化县”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黄土岭隘,“明初置高胜巡司防守,万历中裁”。

  • 忽儿珊

    亦作呼罗珊。今伊朗东北霍腊散一带。《辽史·天祚本纪》: 耶律大石率大军 “至寻思干,西域诸国举兵十万,号忽儿珊,来拒战。……三军俱进,忽儿珊大败,僵尸数十里”。

  • 咸宜

    即今陕西陇县西咸宜关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六年 (920) 十一月,蜀将王宗俦等攻岐,“出故关,壁于咸宜”。即此。明正统中,因关山路阻,改设咸宜关,移巡检司驻守。即今陕西省陇县西咸宜关。《资治通

  • 弓卢水

    亦作弓闾水。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西汉元狩四年(前119),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,出代、右北平千余里,“历涉离侯、济弓闾,获屯头王、韩王等三人”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“上曰:票

  • 高振岭

    在今广西桂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高振岭 “在府北百余里。成化二年,韩雍讨大藤峡,登岭督战处”。

  • 武城郡

    ①南朝陈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豪静县 (今广西昭平县南百余里古袍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昭平县南境。隋开皇时废。②隋开皇元年 (581) 改定阳郡置,属南汾州。治所在定阳县 (今山西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