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汉阴县

汉阴县

①北魏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北汉江南岸。后废。

②唐至德二年(757)改安康县置,属金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2)迁治新店(今汉阴县)。元废。明初复置,属兴安州。清乾隆五十五年(1790)升为汉阴厅。1913年复改汉阴县,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南汉水南岸。属汉中郡。北周、隋间废。(2)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安康县置,治今陕西省石泉县南石泉嘴附近。属金州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2年)徙至今石泉县治。元废。明初复置,属汉中府。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废入安康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南部、汉水上游。面积 1347 平方千米。人口28.9万。辖12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三国魏置安阳县,西晋改名安康县,故治在今石泉县东南。北周移石泉县南石泉嘴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汉阴县,故治在今石泉县南石泉嘴附近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2年)移至新店,即今址。元至元年间省为巡检司,入金州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复置,属汉中府。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属汉中府。万历十一年(1583年)属兴安州。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又废入安康县;五十五年置汉阴厅,属兴安府。1913年罢厅设县,属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安康分区,1950年属安康专区。1958年省入石泉县。1961年复置,仍属安康专区。1969年属安康地区,2000年属安康市。地处大巴山地、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和秦岭山地过渡区。主要河流有汉水及其支流月河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有樟、楠、银杏、三尖杉等珍稀树种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茧、油桐、茶叶为主。有沙金、石棉、石膏、硫黄等矿。工业有化工、丝织、棉织、计量器等厂。阳安铁路、汉白公路经此,汉水通水运。古迹有明城墙、清文峰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尉山

    在今江西宜丰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7瑞州府: 尉山 “在新昌县东七十里。旧传汉梅子真为南昌尉,上书言事,不报,遂携妻子隐此”。

  • 三眼井堡

    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)置,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北三眼井村。清设守备,后改都司。

  • 百涧山

    在今山东栖霞县东北七十里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“艾山”条下称, 栖霞县有“百涧”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登州府:百涧山“在栖霞县东五十里。山多水泉,故名。旧产铁”。

  • 东冈村

    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北东冈镇。民国《林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“东冈村,距城四十八里。”

  • 泸河镇

    隋置,在今辽宁锦州市西。一说在今辽宁义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七年 (611),炀帝谋伐高丽,“发民夫运米,积于泸河、怀远二镇,车牛往者皆不返,士卒死者过半”。古镇名。隋置,在今辽宁省义县境。大业

  • 东乡土司

    清初改东乡五路安抚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。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本明东乡五路安抚司,清称东乡土司。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北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裁。

  • 南诏潭

   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邓川州: 南诏潭 “在州 (今邓川镇) 西南二十里。广十余亩,三山环匝,其一面峻壁如石墙,潭深莫测,昔人常避兵其中”。

  • 罗田县

    南朝梁置,为义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六十里魁山之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7蕲州: 崄石“在蕲水县东北十里,罗田三溪之水会焉”。盖县居兹水之陆而名。隋属蕲春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废。北宋元祐八年

  • 盖州路

    蒙古升盖州置,治所在建安县 (今辽宁盖州市)。至元六年 (1269) 复为盖州。蒙古初升盖州置,治建安(今辽宁盖州市)。辖境同盖州。至元六年(1269年)复为盖州。

  • 张黄墟

    即今广西浦北县西南张黄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61:合浦县东北有张黄墟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