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津
在今湖北荆门市东九十里汉水津渡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曹操于当阳之长阪大败刘备,“先主斜趋汉津, 适与(关)羽船会, 得济沔,遇(刘)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,与俱到夏口”。
在今湖北荆门市东九十里汉水津渡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曹操于当阳之长阪大败刘备,“先主斜趋汉津, 适与(关)羽船会, 得济沔,遇(刘)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,与俱到夏口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清源县置,属清源郡。治所即今福建仙游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9泉州仙游县:仙游山“在县西三十里,县因以为名”。清同治《福建通志》卷2 《沿革》:仙游县“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学道于此仙去,故
①西汉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。《汉书·薛宣传》: “粟邑县小,辟在山中,民谨 (勤) 朴易治。” 三国魏属冯翔郡。北魏废入白水县。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平陵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即今陕
明筑,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二十四里海安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瑞安县: 梅头堡 “在海安所之后冈。嘉靖三十八年筑,以御倭”。
亦名盛京边墙,又名柳墙、条子边。在今辽宁、吉林二省境。清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,至康熙中陆续建成。南起今辽宁东港市南,东北经新宾满族自治县东折西北至开原市北,折而西南,迄山海关与长城相接,名为 “老边”,
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支峰鹤山间后石坞之下。清聂 《泰山道里记》: “有乱石沟水, 南流过壁尘桥,东折经鹤山北,又东汇为洗鹤湾。夹岸陡险,苍松欹卧如梁。水萦回而东注,达于谿里峪。”
西魏置,为戟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。后改置横山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。为戟城郡治。后改名横山县。
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修岭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广昌县: 修岭镇 “在县西南十里,俗谓之秀岭。宋绍圣中置巡司,明因之”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) 裁。
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南六十里。《北齐书·陆法和传》:“初,八叠山多恶疾人,法和为采药疗之,不过三服皆差,即求为弟子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八叠山“在南漳县西六十里。司马宣公凿石开道,屈曲八叠,因名
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望江县: 漳湖 “其上流为武昌湖,在县东北三十里。受茗山、凤溪诸溪涧及县北群川之水,汇而为湖,广十里,袤三十里”。②在今河南罗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罗山
在今河北广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广平县: “拳壮河在县东十里。本漳河之支流,亦自成安县流入境,至肥乡县复入于漳。今漳水浅涸,此河遂为枯槽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