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昌县

永昌县

①三国吴分泉陵县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北七十三里砖塘镇。隋废。

②十六国前秦苻坚建元六年(370)改枋头置,属汲郡。治所在枋头(今河南浚县西南前枋城村)。建元二十年(384)废。

③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)置,属新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南齐后废。

④南朝宋孝建二年(455)以侨户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
⑤唐垂拱四年(688)析洛阳、河南二县置,属洛州。治所在神都道德坊(今河南洛阳市)。长安二年(702)废。神龙二年(706)改洛阳县复置,为洛州治。治所即今洛阳市。唐隆元年(710)复为洛阳县。

⑥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改福唐县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福清市。后唐同光元年(923)复改名福唐县。

⑦五代晋改行唐县置,属镇州。治所即今河北行唐县。后汉复为行唐县。

⑧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唐昌县置,属彭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。崇宁元年(1102)改为崇宁县。

⑨北宋天禧五年(1021)改永贞县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。乾兴元年(1022)改名罗源县。

⑩辽置,属同州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境内。金废。

(11)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永昌州置,属会川府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。二十四年(1391)复改为永昌州。

(12)清雍正二年(1724)改永昌卫置,属凉州府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。民国初属甘肃甘凉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

(13)1913年废永昌府,改附郭保山县置,以府名为县名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因与甘肃永昌县重名,1914年复名保山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三国吴分泉陵县置,治今湖南省祁东县西北。属零陵郡。晋及宋、齐以后因之。隋废入零陵县。(2)唐垂拱四年(688年)置,治今河南省洛阳市。属洛州。神龙元年(705年)废。(3)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年)改福唐县置,治今福建省福清市。属福州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改名福唐县。(4)五代晋以行唐县改名,治今河北省行唐县。属恒州。五代汉复改名行唐县。(5)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唐昌县置,治今四川省郫县西北唐昌镇。属彭州。崇宁元年(1102年)改为崇宁县。(6)北宋天禧五年(1021年)改永贞县置,治今福建省罗源县。属福州。乾兴元年(1022年)改名罗源县。(2)旧县名。1913年改保山县置,治今云南省保山市。1914年因与甘肃省永昌县重名,复名保山县。 (3)今县名。在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段,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。属金昌市。面积 5877 平方千米。人口25.3万。辖6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汉置番和县,治今址,属张掖郡。西晋改番禾县,属武威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复改番和县。唐中叶后地入吐蕃。元初改置西凉府。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永昌路,以永昌王宫殿所在得名。明为永昌卫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永昌县,属凉州府。1914年属甘凉道,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9年属武威专区,1955年改属张掖专区,1961年仍属武威专区。1969年属武威地区,1981年属金昌市。南为祁连山区,北部为龙首山区及荒漠,中部为走廊平原,东大河、西大河、金川河过境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经济以农业为主,产小麦、谷子、青稞、甜菜、胡麻、油菜籽、瓜果、蔬菜等。盛产秦艽、鹿茸、大黄等中药材。特产发菜。祁连山区为天然牧区,牧养马、牦牛、绵羊等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镍、萤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化肥、建材、印刷、冶铁、地毯等。兰新铁路、312国道、河雅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圣容寺塔、钟鼓楼、北海子塔及二坝、鸳鸯池遗址、乱墩子汉墓群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郿县

    ①战国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十五里渭河北岸。西汉属右扶风,右辅都尉驻此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改名平阳县。西魏改为郿城县。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改为周城县。隋开皇

  • 箧山

    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“浮水故渎,又东径箧山北。《魏土地记》 曰: 高城东北五十里有箧山,长七里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65盐山县: “箧山,一名峡山,在县东南四十里。”

  • 革布什扎土司

    即革什咱安抚司。《清史稿·土司传》: 小金川莎罗奔于乾隆 “十二年,又攻革布什扎及明正两土司”; “二十三年,逐泽旺及革布什扎土司”。即此。

  • 波罗庙

    即南海庙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。庙内多波罗树,相传南朝梁时波罗国达奚司空所种。清屈大均 《广东新语》 卷17: 南海庙,“祀南海之神,退之为南海庙碑,乃其地也。庙植波罗树,种自海外来,树不著

  • 狼村隘

    在今广西象州县西。清乾隆 《柳州府志》卷1: 狼村隘 “在城西四十里狼村塘前。两旁石山,中穿一径,为西乡要隘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西。清时为戍守要隘。

  • 勒得山

    当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之罕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头下军州: “宁州,本大贺氏勒得山。”大贺氏勒得王墓在此。

  • 孟艮府

    明永乐三年 (1405) 置孟艮御夷府,属云南都司,后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孟掯 (又作木肯寨,即今缅甸掸邦的景栋)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治今缅甸掸邦景栋。辖境相当今缅甸东北部与中国云南、

  • 柳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六年(1279)置,属岭南广西道。治所在柳城县 (今广西柳城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市、柳江、柳城二县及鹿寨县西南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柳州府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柳州置

  • 汶山郡

    ①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治所在汶江县(今四川茂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黑水县,邛崃山以东,岷山以南,北川、都江堰市以西地区。地节三年(前67)并入蜀郡。东汉建安末刘备复置,治所在绵虒县(今四川汶川

  • 阿由勒哈庙

    即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北阿优勒海。本世纪40年代始为浩齐特右翼旗驻地。“阿由勒哈”,蒙古语意为沟道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