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乐镇

永乐镇

①北宋废永乐县置,属河东县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三十二里永乐镇。

②清置,属泾阳县。即今陕西泾阳县东永乐镇。

③即今黑龙江省肇州县西北永乐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黑龙江省肇州县:“县属永乐镇,别名三道冈子,距老城基二十五里。”


(1)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部、黄河北岸。面积64.7平方千米,人口 2.3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原村。人口920。因道教名刹永乐宫原址在境内,又因永乐古镇(北周时为郡治、唐为县治、清为蒲州府永乐分府治所,今没入三门峡水库,居民迁至今永乐村)曾在境内而得名。1949年属第四区,1950年划归永济县,1953年设乡,1958年复归芮城县,1977年为原村农场,1984年改原村乡,1994年设永乐镇。2001年原古仁乡并入。产小麦、棉花、竹子、芦苇、莲藕等。引黄电灌站设此。公路直通县城。原村渡口通河南省。(2)在黑龙江省肇州县西南部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乐村,人口 2780。原名三道岗子。1931年设永乐镇,1939年改村,1946年改第三区。1956年改永乐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农产玉米、高粱、甜菜、烤烟等,畜产有牛。有建材、综合加工等厂。公路通肇州等地。(3)在重庆市奉节县东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家坝,人口 4640。三峡库区淹没2.2平方千米,迁移人口 4300 人。以境内永乐渡得名。1949年前属文峰乡,1953年由江南乡划出建永乐、对县二乡。1958年建对县公社,1961年分出永乐公社。1983年复名对县、永乐两乡。1991年二乡合并置永乐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豆类、薯类。县水泥、磷肥、铁合金厂设此。此外有砖瓦、运输、修配等业。为奉恩公路起点。设有车渡、人渡。(4)在四川省仪陇县中部。面积28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乐,人口 4170。1949年为新寺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磨盘、武棚二乡划入,1994年磨盘、武棚二乡划出。盛产棉花、蚕茧、油菜籽。有农机、铁木加工、酿酒等厂和水电站。为县东南商业大集。有公路西接南仪公路。(5)在四川省古蔺县北部。面积139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乐用场,人口640。取“永享太平康乐”之意命名。1950年为永乐乡,1958年为永乐公社,1984年改为永乐乡。1992年龙井、双溪、水落三乡并入置永乐镇。产稻、油菜籽。特产永乐大曲。有农机修配、砖瓦、酿酒、造纸等厂。古大公路经此。(6)在四川省九寨沟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 9400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乐,人口1万。镇区沿白水江两岸分布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于此筑城,设南坪营。1953年起为县治。1970年置城关镇。1992年更今名,永乐乡划入。产玉米、小麦、稻及杂粮。有小水泥、木材加工、防雹土火箭、家具、粮油食品等厂。为县商贸中心。南汶、平南、文南公路经此。(7)在贵州省遵义县东北部。面积220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乐街,人口 5000。1932年于其地置茅坡、骊龙镇及源泉、保石等乡。1941年后置茅坡、骊龙乡,1948年改茅坡乡置镇。1952年划为七个小乡,1958年并置茅坡公社。1961年析建茅坡、永乐、官田、工农、骊龙、民群、飞云公社。1984年改置一镇六乡,1992年合并置永乐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、辣椒、烟草等,特产猪肉、禽蛋等。为县东北部主要农贸集市之一。有支线通遵义至湄潭公路。(8)在贵州省雷山县东南部、排浪坡东麓、永乐河畔。面积256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以永乐河为名。清属八寨厅,乾隆年间设永乐堡。1932年置永乐镇及博爱乡,属八寨县。1944年置永乐乡,属丹寨县。1953年分置永乐、开屯、柳乌、排告、桥桑等乡。1958年置永乐公社,1961年划入雷山县。1984年改置一镇、四乡。1992年合并置永乐镇。地处雷公山山地。有九洞山、桥歪山、加鸟山大片原始森林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、杉、松等,并产油桐、茶叶、杨梅、猕猴桃。有铁器、粮食加工、锑冶炼等厂。为县重要农贸集市。炉榕公路经此。(9)在陕西省镇安县中北部、镇安河入乾佑河处西北侧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寺。明天顺七年(1463年)镇安县治移此至今。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以城内主街建有乐楼名永乐街。1949年设永乐乡,1950年设城关区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设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,盛产蔬菜。有金矿。有食品加工、茶叶、服装、制鞋等厂。商沙、镇旬公路经此。(10)在陕西省彬县北部。面积73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白村,人口940。1949年设永乐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有公路通县城。(11)在陕西省泾阳县东南部。面积26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永乐,人口 7610。原名月落镇,以每逢月落一集得名,后雅称今名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载:永乐镇一名月落镇。1949年设永乐镇,1951年设乡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复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为泾阳、高陵两县交界地区农贸集市。咸铜铁路经此设站,有公路通泾干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娄狗山

    即今浙江云和县西北鹿角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云和县: 娄狗山 “在县西十里。下有灵泉,黄溪之源出焉”。

  • 河陇

    地区名。指河西及陇右地区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赞磨 “为东面节度使,专河陇”。相当今甘肃陇山、六盘山以西,包括今河西走廊与黄河支流湟水流域。古地区名。指河西与陇右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赞磨“为东面节

  • 无编县

    西汉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靖嘉西龙施。东汉末年废。唐复置,属爱州,唐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越南清化省东南靖嘉西。属九真郡。东汉后废。唐复置。属爱州。后又废。

  • 思乐县

    1917年改思陵县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3年并入宁明县。旧县名。1916年由宁明县承审之上思州、思陵两土司辖地合置,治海渊(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)。

  • 宁远中左千户所

    明置,属宁远卫。治所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塔山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宁远卫:“东有塔山,有中左千户所。辖连山驿至杏山驿。”清初废。

  • 小黄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。西晋为陈留国都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)并入外黄县。太和中复置。孝昌中属陈留郡。北齐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汴州。治所在今开封县西南。贞观元年(6

  • 渚阳镇

    北宋置,属内乡县。即今河南内乡县治。金徙内乡县于此。

  • 永宁江

    ①椒江支流。在今浙江台州市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台州黄岩县有“永宁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黄岩县:永宁江在“县北二十里。有二源:大源出县西南三百余里之尘山,东南流二百十里,至左溪村;小源出黄岩山,

  • 蓝山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南平县置,属桂阳郡 (后属郴州)。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古城村。《寰宇记》 卷117郴州蓝山县: “因县南蓝山为名也。”五代时移治今蓝山县。北宋属桂阳监。南宋属桂阳军。元属桂

  • 时州

    唐永徽二年(651)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境。北宋属茂州。《武经总要前集》卷20:时州“管部落一百户,去(茂)州六十里”。后废。北宋置,治今四川省茂县东北。属茂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