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城县

武城县

①秦置,属内史 (一说西汉置)。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。西汉属左冯翊。东汉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华州: 武城 “或谓之武平城,亦谓之光武城。相传光武征隗嚣曾驻于此”。

②西汉置,属定襄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北。一说即今和林格尔县东南新店子乡古城。东汉改为武成县。

③西晋太康中改东武城县置,属清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故信成县(今清河县城关乡西北十二里)。隋开皇六年(586) 改清河县,并于武城县旧治复置武城县,属贝州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调露元年 (679) 又移治永济渠北义王桥西二里 (今山东武城县西南)。宋属恩州,大观中徙东流村 (今武城县西南老城镇)。元属高唐州。清属临清州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属德临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73年迁治旧城(今武城镇)。

④西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南武林镇。后废。南朝宋元嘉二年 (425) 复置,改为武林县。

⑤东晋置,属东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东北。北齐废。《续山东考古录》 卷2淄川县: “ 《魏志》: 武城有昌国城,县治当在东北。”

⑥北魏置,寻废。故治在今甘肃武山县西南武城山下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渭水又东径武城县西,武城川水入焉。”

⑦唐长寿元年 (692) 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华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改为箕城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城,又作成(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)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北。属定襄郡。东汉建安二十年(215年)因匈奴侵扰而弃废。(2)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华县东。属左冯翊。东汉初废。又名武平城,《水经注·渭水》:武平城,“按《地理志》,左冯翊有武城县”,是也。(3)西晋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南。属苍梧郡。后废。(4)东晋侨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北。属东清河侨郡。北齐废。(5)武周长寿元年(692年)析宛丘县置,治今河南省西华县。“以县本楚武王所筑故也”(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)。属陈州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改箕城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东省西北隅,西邻河北省。属德州市。面积749平方千米。人口37.2万。辖4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武城镇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引《隋区宇图》云:“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建国。”故名曰武城。战国为赵武城邑。西汉设东武城县,治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,属清河郡。东汉属清河国。西晋太康中改称武城县。北齐徙治今河北省清河县西北,北宋大观中因卫河水患迁治今老城镇。元属高唐州。清属临清州。1913年属济西道,1916年属东临道,1925年属德临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40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,历属冀南行署第六、第二专署。1948年属河北省衡水专署。1952年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。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,1958年属德州专区。1973年迁今治。1994年属德州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西南高东北低。境内有卫运河、六五河、六六河、利民河、旧城河等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西瓜为主。工业有玻璃钢、轻工、化工、纺织、建材、汽车、食品等,所产地毯畅销国内外。德武、恩老公路经此,武城大桥连接武城与河北故城。城内建有烈士事迹陈列馆一座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款龙溪

    又名大龙溪。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余里,为渠江支流。《宋史· 度宗纪》: 南宗咸淳三年 (1267),“张钰护合州春耕,战款龙溪”。即此。

  • 四角山

    ①在今山西阳泉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四角山“在州北三十里。其势四起,下出三泉”。②在今甘肃礼县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礼县:四角山“以山分四向,截然挺峙而名”。

  • 于阗城

    在今新疆和田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于阇国“于阗城东三十里有首拔河, 中出玉石”。

  • 椒州

    唐渤海国置,属南海府。治所在椒山县 (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,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府近)。辖境约当今朝鲜大同江上游西南、龙兴江西北一带。辽徙废。渤海国置,治椒山县(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),属南京南海府。辽废。

  • 辽阳府

    契丹天显十三年(938)置,治所在辽阳县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阳、本溪、鞍山、辽中等市县地。元改为辽阳路。明初废。清顺治十年(1653)复置,十四年(1657)徙治沈阳,改为奉天府。辽

  • 波罗城

    ①即今河北隆化县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卷67: 波罗城,“城东南有黄姑屯,即波罗河屯,西为行宫,有巡检千总驻守”。②即辽上京临潢府城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(林东镇) 南沙里河注入乌力吉沐沦河处。《清一

  • 新生矶

    ①即新生洲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三十里。《宋史· 贾似道传》: 南宋景定元年 (1260),“大元兵拔砦而北,留张杰、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兵。明年正月,兵至,杰作浮梁新生矶,济师北归”。即此。②在今湖北蕲春

  • 大镇墟

    即今广东英德市东北七十八里大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英德县东北有大镇墟。

  • 三岔砦

    在今贵州普定县北三岔街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崇祯初,总督朱燮元讨水西,“分遣别将林兆鼎从三岔入”。即此。

  • 六汉水

    即今甘肃成县、西和二县边境的六巷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5巩昌府:六汉水“在成县西北六十里。源出西和县境,流经县之六汉保入翠牛江,即西汉水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