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桥上桥

桥上桥

原名赤水桥。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。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,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,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。据清光绪 《三续华州志》 载: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,竣工于康熙六年(1667)。后因山洪暴发,河床淤高,桥眼堵塞,遂于道光十二年 (1832) 又在原桥之上叠建一座九孔石拱桥,从而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。


在陕西省华县赤水镇西的赤水河上。桥为东西走向,桥面宽5米,长70米。桥身以花岗石条砌筑,下桥为7孔拱形石桥;上桥为9孔拱形石桥,在第2孔至第8孔桥拱上方正中,各有一石雕龙头,桥北有石雕龙尾。《三续华州志》载:“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,竣工于康熙六年(1667年)。”后山洪暴发,河床淤高,桥眼堵塞,遂于道光十二年(1832年)于原桥上叠建九孔石拱桥,从而形成桥上桥奇观。

桥 上 桥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步头

    唐代云南南部交通线上的水陆转运码头。在今云南建水县南九十二里,红河北岸的阿土。一说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6:“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,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。”岑仲勉

  • 齐克图哈河

    又作七可杜哈河、齐克都哈河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利木里河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4:黑龙江与由倭克特河会流后,“又东北有七可杜哈河自西北来……注之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“

  • 陶公山

    在今湖南湘潭市西。《清一统志 · 长沙府》: 陶公山 “在湘潭县西七里。旧多古木。晋陶侃镇潭州,卜筑于此,因以为名。《县志》: 山下临深潭,曰锦石湾。潭畔有石,踞江拥沙而起,色赤如锦,因名”。今山上有

  • 观峡

    即峡山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三十五里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溱水又西南径中宿县会一里水,其处隘,名之为观峡,连山交枕,绝崖壁竦。”

  • 下瞿滩

    亦名瞿巫滩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朐忍县“水道有东阳、下瞿数滩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又东径瞿巫滩,即下瞿滩也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2云安军云安县:下瞿滩“在县东五里

  • 昙口桥

    在今福建闽清县西南昙口。明王应山 《闽都记》 卷29福清县: 昙口桥 “在县西宣政里瞿昙溪口。永乐九年知县朱毅重建,构亭其上。正统间毁于寇。成化五年知县左辅重建”。

  • 梅溪汛

   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鄱阳湖滨梅溪嘴。清置梅溪汛。

  • 沙骂宣抚司

    亦作沙麻、沙马。彝名沙马兹莫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,属西昌县中营。治所在今四川美姑县南美姑河北柳洪乡(沙马马陀)。后迁至拉木阿觉乡。清末迁至金阳县一带。

  • 永康县

    ①三国吴赤乌八年(245)分乌伤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永康市。宝鼎元年(266)后属东阳郡。南朝陈属金华郡。隋属东阳郡,隋末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缙云县,八年(625)复名永康县,属婺州。元

  • 团林站

    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北团林。沈吉铁路在此有支线至杉松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