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口河
在今河北香河县西。 《明史·地理志》香河县: “西有板口河, 源出通州东之孤山, 经县界,入于白河。”
在今河北香河县西。 《明史·地理志》香河县: “西有板口河, 源出通州东之孤山, 经县界,入于白河。”
即今广东惠东县西北梁化镇。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移内外管巡司治此。即今广东省惠东县西北梁化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移内外管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嶍峨县:三元洞在“县西十五里。两山并峙,东西二门高十余丈。洞分三层,可容一二百人”。在云南省文山县城西、西华山悬崖绝壁上。为一天然秀丽而险峻的溶洞,有并列
①又作楗为郡。西汉建元六年 (前135)分广汉郡南部及夜郎国地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鄨县(今贵州遵义市西)。元光五年 (前130) 移治南广(今四川筠连县境),始元元年 (前86) 移治僰道县(今四川宜宾
在今湖北襄樊市西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南郡襄阳县:“有阿头山。”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建武二年(27)讨秦丰,“彭乃潜兵渡沔水,击其将张杨于阿头山,大破之”。
在今陕西宝鸡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5宝鸡县: 箕谷水 “出箕谷中,北流入渭”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吐京县置,属隰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。大业三年(607)属龙泉郡。唐属隰州。《元和志》卷12石楼县:“因县东石楼山为名。”明万历四十年(1612)改属汾州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
元初置,属巩昌路。治所在河池县 (今甘肃徽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徽县、两当二县地。至元元年 (1264) 改为徽州。南宋宝祐末蒙古入蜀置,治河池县(今甘肃徽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徽县地。至元元年(126
在今四川越西县南二十里中所镇。清光绪《越嶲厅全志》卷2:中所坝“翼带各乡,百货交易,文风饶盛,为越嶲冠冕”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, 乡民捣毁此地的天主堂。
①隋开皇十年(590)置,治所在桂阳县(今广东连州市)。《元和志》卷29:连州“因黄连岭为名”。大业初改为熙平郡,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连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连山郡, 乾元元年(758)复为连
①1928年分长安县城区及近郊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即今陕西省西安市。1930年撤销。1943年复置,1947年升为院辖市。1949年5月20日解放后,直隶中央。1950年1月为西北行政区驻地。2月陕西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