朵里伯真
在今蒙古国西南车车尔勒格东鄂尔浑河上源两河会合处。《元史·明宗纪》:天历二年(1239),帝和世㻋,正月“即位于和宁之北。……五月丁已朔,次朵里伯真之地。……庚辰,次斡耳罕水(今鄂尔浑河)东”。
在今蒙古国西南车车尔勒格东鄂尔浑河上源两河会合处。《元史·明宗纪》:天历二年(1239),帝和世㻋,正月“即位于和宁之北。……五月丁已朔,次朵里伯真之地。……庚辰,次斡耳罕水(今鄂尔浑河)东”。
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),“二月甲午,晋师军于庐柳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北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年):秦送晋公子重耳入晋,济河
唐贞元元年 (785) 升梅溪场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闽清县。五代梁乾化元年 (911) 改名闽清县。旧县名。唐贞元元年(785年)升梅溪场置,治今福建省闽清县。属福州。五代梁乾化元年(911年)改
即武平卫。在今安徽亳州市城内。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建,后废。
即今湖南望城县东南捞刀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长沙府 “新康河” 条下: 涝塘河 “在府北十五里。亦湘水支流也。商舟泊焉”。河北岸即涝塘河市。
明初置,属前军都督府。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。弘治十年(1497)改置为太仓州。朱元璋吴元年(1367年)置,治今江苏省太仓市。弘治十年(1497年)改为州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,治所在北海郡 (后改为青州,今山东青州市)。上元二年(761) 改为淄青平卢节度使。
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。其地发现商代后期都城遗址,即著名的殷墟。
在今甘肃文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阶州二》:火烧关“在文县北二十里。两山壁立,中通一径”。光绪《甘肃新通志》卷9:“相传元阔端自成都入文,破城北去,以火攻此关故名。”
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九十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《志》又曰:卫北三舍有龙潭,四序渊澄,其深莫测,谓之小分水岭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3松潘卫“大分水岭”条下:“小分水岭在卫北九十里。其
即今西藏昂仁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章阿布林城 “在日喀则城西北九百七里”。又作昂忍、将阿木凌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昂仁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