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昭觉县

昭觉县

清宣统二年 (1910) 置,属宁远府。治所即今四川昭觉县。昭觉为 “交脚” 谐音,彝语意为 “倾斜的坝子”。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南部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。面积 2699.4 平方千米。人口21.3万。辖1镇、4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。清乾隆时设交脚汛,咸丰元年(1851年)旧城毁于兵燹。宣统二年(1910年)于今县驻地置昭觉县,属宁远府。“昭觉”,为彝语“交脚”的谐音,意为“倾斜的坝子”。1913年属上川南道,1914年属建昌道,1928年属四川省。1939年属西康省,1950年属西昌专区。1952年属凉山彝族自治区,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。1955年改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。1960年瓦岗县撤销,部分划入。1978年州治迁西昌市。地处川西南山地大凉山南段中山地带。山脊经长期剥蚀多浑圆平缓。中部有四开、昭觉、竹核三个断陷盆地(当地称坝子),为主要耕地。河流属金沙江水系,昭觉河自北入,纵贯中部,右纳三湾河南流出境。西洛河源于西部马姑梁子,纵贯西部,南流入普格县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畜牧业以牛、羊、马为主。农产有玉米、荞麦、马铃薯、豆类。蜡虫、苹果、花椒著名。有铜、铁及煤矿。有制革、毛纺、木材及食品加工等工业。彝族木质餐具富有工艺品特色。宜西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博什瓦黑岩画、好谷汉阙及竹核温泉。纪念地有革命烈士纪念塔、县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谢眺北楼

    又名谢眺楼、谢公楼、叠嶂楼。南齐谢眺建。在今安徽宣州市城内。唐咸通中刺史独孤霖改名叠嶂楼。李白 《秋登宣城谢眺北楼》 诗云: “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睛空……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。”杜牧 《题宣城开元寺

  • 闸口白塔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。建于五代吴越末期。用白石雕砌而成,八面九层,仿木构楼阁式建筑。顶部为铁塔刹。每层由塔身、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。塔基须弥座的束腰上刻佛经,塔身壶门两侧浮雕佛、菩萨

  • 大凌云口

   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 “李峪口”条下:“又大凌云口,在(浑源)州西南三十五里。相近有小凌云口。”

  • 铁岭

    ①在今河北涞源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昌县: 铁岭 “山石皆铁色,因名。上有铁山堡,或曰即广昌岭也”。②即今福建明溪县东北铁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归化县: “铁岭在县东三十里,置隘于此。道通

  • 长乐府

    五代闽龙启元年(后唐长兴四年,933)改福州置,治所在长乐县(后改闽县,今福建福州市)。后汉乾祐元年(948)复为福州。五代闽改福州置,治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尤溪县北尤溪口镇以东的闽

  • 官帽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延庆州: 官帽山在 “州北十八里。状如幞头,与怀来卫大海陀山东西相望。一名东崖山”。②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北与芦山县交界处。《清一统志 ·雅州府一》: 官帽山 “

  • 大沫崓

    古山名。又名柱子崓。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。金贞祐三年(1215年),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与金兵大战于此,被俘就义。

  • 长轩岭集

    一名长岭冈。即令湖北黄陂县北五十里长轩岭镇。清同治《黄陂县志》卷2《乡会》:“有长轩岭。”

  • 拾万场

    亦名十万里场、百千街。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南六十里拾万镇。清光绪十九年 (1893),余栋臣率反洋教义军在此与清军激战。

  • 朝鲜县

    ①西汉置,为乐浪郡治。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西南大同江南岸土城洞; 一说在今平壤市。西晋建兴元年 (313) 侨治棘城 (今辽宁义县西南)。北魏延和元年 (432) 徙治肥如 (今河北迁安县东北)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