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敦煌郡

敦煌郡
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分酒泉郡置,治所在敦煌县 (今甘肃敦煌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。十六国前凉于此置沙州,后为西凉国都。北魏太武帝改为敦煌镇。后复改郡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大业三年 (607) 复置敦煌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为瓜州,五年 (622)改置西沙州,贞观七年 (633) 又改沙州,天宝元年 (742) 仍改敦煌郡,乾元元年 (758) 又改为沙州。


西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年;一说元封四至五年,前107—前106年)分酒泉郡置,治敦煌县(今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疏勒河以西及玉门关以东地区。东汉属凉州。西晋元康五年(295年)至北魏间,先后割今安西县以东、以南地入晋昌郡、凉兴郡、武兴郡,析今敦煌市南湖一带置寿昌郡。西魏时辖境不及今敦煌一县之地。北周后晋昌郡等渐废,辖境又扩大。隋开皇初郡废。大业初又曾改瓜州,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沙州为敦煌郡。隋时东界展至今玉门市以东;唐时东界缩小,西境展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一带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,西有玉门关、阳关,汉魏以来向为中原和西域交通门户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吉阳水

    亦名白鹤溪。即今安徽黟县东之东亭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黟县有吉阳水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5黟县《水源》:吉阳水“出吉阳山。东流至白茆渡入县界,屈曲九十里经黎阳口合南当水,东流三十五里下黄墩村,北流四十

  • 宽田吉思海

    一作宽定吉思海。即今哈萨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西之里海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 乙未年(1235),速不台 “遂虏八赤蛮妻子于宽田吉思海”。即此。

  • 腾冲 (衝) 县

    1913年废腾越厅改置,后为云南腾越道驻地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6年至1963年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。

  • 朝解城

    亦作朝斛城。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符离县: “隋治朝解城。贞观元年移治竹邑城。”

  • 采石军

    唐乾元二年 (759) 置,属宣州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。元和六年 (811)废。

  • 分宜县

    北宋雍熙元年(984)析宜春县置,属袁州。治所在钤阳(今江西分宜县东南江口水库区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8袁州:分宜县,“《宜春志》云,以其地分自宜春,故曰分宜”。元属袁州路,明、清属宜春府。民国初属江西

  • 沛源

    即今江西丰城市南小柿源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武遂

    ①战国燕邑,后为赵地。在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。《史记· 赵世家》: 悼襄王二年 (前243),“李牧将攻燕,拔武遂、方城”。即此。②战国韩邑,后入秦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(一说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)。《史

  • 通肯副都统

    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置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县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海伦、青冈、拜泉等县地。三十一年 (1905)裁。

  • 岔林河

    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大通县:“西:岔林……南入松花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