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成吉思汗陵

成吉思汗陵

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东南伊金霍洛苏木。成吉思汗在位第二十二年(1227),病逝于六盘山南清水县(今甘肃清水县)境,灵柩运回漠北,葬于不儿罕山之起辇谷(约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西北部臣赫尔河上源),其墓地以马践蹂,使如平地,不起坟冢,插矢以为垣,置逻骑以为卫,阔逾三十里,称为大禁地(Yeke qoruq)。到元世祖时,又采汉制于大都建太庙,分八室。明初,北元当沿用太庙八室之制于漠北。明中叶以后,随着蒙古人入居河套,又迁到套内,立“八白室”(Nayiman Chaghan ger),置达尔哈特五百户居守,称其地为伊金霍洛(意为“君主的圈子”),当是由“大禁地”一名演变而来。于是出现成吉思汗葬在鄂尔多斯的传说,实际上该处并非成吉思汗墓所在地。1954年建成宫殿式陵寝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苏木,东南距旗政府驻地阿勒腾席热镇约15千米。陵园占地数十亩,主体建筑为中央纪念堂,平面呈凸字形,面积约 1500 平方米,高20多米。内置通柱,上出重檐,蒙古包式穹庐顶,精工彩绘藻井图案。正中靠后安放石雕成吉思汗坐像。东、西有长廊连接东厅和西厅,两厅平面作不等边八角形,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,两厅及长廊内壁上精工彩绘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壁画。中厅后为寝宫,安置黄色绸缎包围的蒙古包4座,蒙古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及夫人、胞弟别力古台、哈撒尔夫妇、四子拖雷夫妇等人的灵柩。中央纪念堂顶全部覆盖琉璃瓦,用蓝色琉璃瓦砌出浑厚典雅的云纹,镶嵌黄色琉璃砖瓦,并置金黄色琉璃宝顶,金碧辉煌,与陵寝周围丛林翠绿相映,光耀夺目。明正统年间,鄂尔多斯蒙古部进驻河套地区,就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灵柩,明代称作“八白室”,原安放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。清初移置伊金霍洛,世代传为成吉思汗陵。抗日战争时期,灵柩先移甘肃榆中县兴隆山,后迁青海湟中县塔尔寺,1954年迎回原地,并新建陵园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成 吉 思 汗 陵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康乐设治局

    ①1932年改上帕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福贡县。因与甘肃康乐县重名,1935年改福贡设治局。②1933年析临洮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康乐县。1940年改为康乐县。(1)1922年由丽

  • 索果尔

    在今新疆巩留县西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卷4: 索果尔台 “在索果尔达巴罕北二十里,距海努克台九十里”。

  • 罗不驿

    一作罗 卜驿。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置,在今新疆若羌县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“立罗不、怯台、阇鄽、斡端等驿。”

  • 画溪

    东阳江支流。即今浙江东阳、义乌二市南之南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东阳县: 画溪 “出大、小盆山,环绕县南境,合诸溪水而西北出,群山萦回,草木如画,因名”。同卷义乌县: 画溪 “自东阳县西流至此,为洋滩

  • 大阳关

    又名太阳关、茅津、陕津、太阳津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)置,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四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陕州陕县:“有大阳故关。即茅津,一曰陕津。贞观十一年造浮梁。”

  • 长清关

    元置,在今浙江诸暨市西紫云乡寨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诸暨县:长清关在“县西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石耶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八年(1375)改石耶洞军民府置,属酉阳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石耶场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属黔彭厅。乾隆元年(1736)废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。治今重庆市

  • 宣仁门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隋、唐洛阳故城皇城东墙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宝十四年 (755),安禄山攻陷东京,“封常清战于都亭驿,兵败; 退守宣仁门,又败; 乃自苑西坏墙西走”。即此。唐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

  • 鄦国

    即许国。西周初封置,在今河南许昌市东。

  • 麦丘

    战国时齐邑,在今山东商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十九年(前280),“赵奢将,攻齐麦丘,取之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九年(前280年)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