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水门溪
在今广东潮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 急水门溪在 “府南二十里,韩江之水分流出此,合双溪以入海,两山夹峙,中横大石,水势迅驶奔涌,因名”。
在今广东潮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 急水门溪在 “府南二十里,韩江之水分流出此,合双溪以入海,两山夹峙,中横大石,水势迅驶奔涌,因名”。
即今江西金溪县东黄通乡。明弘治 《抚州府志》 卷2: 金溪县四十三都有黄通墟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2: 金溪县东南三十里有黄通墟。
清置,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6义州: 小凌河 “至锦县蚂蚁屯入海”。即此。
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境。引黄河水溉田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丰州九原县: “有陵阳渠,建中三年浚之以溉田,置屯,寻弃之。”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境内。唐大历年间开凿,因耗费过巨,未能完工,遂废。
即今辽宁大连市西南小平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登州东北海行,“北渡乌湖海,至马石山东之都里镇二百里。东傍海壖,过青泥浦”。吴承志《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》 谓: “小滨岛至三山岛海底俱污泥及硬泥,
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置,治所在襄阳县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后废。
在北魏平城,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 载:泰常二年(417)七月,“作白台于城南,高二十丈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皇信堂“南对白台,台甚高广,台基四周列壁,阁道自内而升,国之图箓秘
一名夜婆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 夜泊山 “在江夏县南四十里。以骆禅师泊舟于此得名”。
①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西安州置,治所在五原县 (今陕西定边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4盐州: “以其北有盐池,故名。” 隋大业三年 (607)改为盐川郡。唐初复名盐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五原
即今辽宁沈阳市南陈相屯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南满铁路各线车站道里表:安奉线“陈相屯驿距抚安驿十一里四”。
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三十里金塔乡。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 金塔寺堡 “在州东北二百里,即明金塔寺城也”。设州司,有副将驻守。明置,在今甘肃省金塔县东南。清顺治、乾隆时相继修筑,为长城北边戍守要地。1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