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城洲
即彭城矶。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宋书·谢晦传》: 元嘉三年 (426),谢晦自江陵带兵东下,“晦至江口,到彦之已到彭城洲,乃攻萧欣于彭城洲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 卷27岳州巴陵县: “彭城洲,在县东北九十四里。”
在今湖南省临湘市东北长江南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嘉三年(426年),宋文帝讨谢晦,晦至江口,到彦之已至彭城洲。晦“乃使中兵参军孔延秀攻将军萧欣于彭城洲,破之”,即此。
即彭城矶。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宋书·谢晦传》: 元嘉三年 (426),谢晦自江陵带兵东下,“晦至江口,到彦之已到彭城洲,乃攻萧欣于彭城洲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 卷27岳州巴陵县: “彭城洲,在县东北九十四里。”
在今湖南省临湘市东北长江南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嘉三年(426年),宋文帝讨谢晦,晦至江口,到彦之已至彭城洲。晦“乃使中兵参军孔延秀攻将军萧欣于彭城洲,破之”,即此。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。原名溢浦适侣赕甸,简称矣卜。彝语 “矣” 为水,“卜” 为旁边,意即水边的村子。后写作雨布。历史上曾是仁地部、仁德府及为美县治。
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三十五里。《宋史·神宗纪三》:元丰四年(1081)“熙河经制李宪败夏人于西市新城,……又袭破于女遮谷,斩获甚众”。即此。
西汉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陇西郡氐道:颜师古注曰:“氐,夷种名也。氐之所居, 故曰氐道。”西晋废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礼县西北。属陇西郡。因其地为氐族所居,故名。景帝时,
从今河南新乡市西南小冀至开封市。全长86.2公里。日伪为联络陇海、平汉 (今京汉) 两路而筑,1939年动工,次年建成。1947年前后被拆除。
①指中国四周的“海域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,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 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
①即今浙江淳安县 (排岭镇) 西南六十四里千岛湖中茅头尖岛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8遂安县: “雾山在县东南二里许。孤峰峭立,为一邑望。”②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 雾山
①一名介休山、绵山。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春秋时介子推隐居绵山后,“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, 以为介推田,号曰介山”。②在今山西万荣县东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朕用事介山,皆有光应。”即
在今福建莆田市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莆田县:延寿溪“其上源曰巨溪,在府西五十里。首受游洋、漈溪、九鲤湖诸水,东会荻芦、渔沧、八濑水,经延寿村,曰延寿溪。一名绶溪,以水绿如绶也。唐神龙间,有吴兴者,
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南十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以小舟游西山甘泉寺, 竹桥石磴,甚有幽趣。有静练、洗心二亭, 下临江, 山颇疏豁。”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南。南宋陆游曾游此,《入蜀记》:甘泉寺竹桥石磴,甚有
①五代王闽置,属建安县。即今福建政和县东南镇前镇。北宋咸平三年(1000)升为关隶县,并移治今政和县。②北宋置,属宁德县。在今福建宁德市北七十里水漈。古镇名。五代王闽置,即今福建省政和县东南镇前镇。北